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01
1974年意大利有一场奇特的行为艺术,名字叫做《节奏0》。表演者是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南斯拉夫著名行为艺术家,致力于研究探索人类的原始本性。
在那次表演中,她将头部以下的身体部位麻醉,并表示观众可以对她作出任意行为且不负法律责任。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女性时,可能只是看看,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但是事实是,当人们猜测、试探过了之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有人开始撕开她的衣服,有人拍下她的裸照,有人用刀割她的皮肤,甚至有人割开她的喉咙模仿吸血鬼。
因为她的头部仍有知觉,所以目睹并承受这一切的她满含泪水,却还是在六个小时后才结束表演。
在此之前,我对行为艺术总是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的表演哗众取宠,除了吸引眼球之外毫无意义。
但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我才明白有些行为艺术确实可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我们掌握了对一件事情的主导权之后,原始欲望就会喷薄而出。
人们渴望通过参与这场表演来发泄自身的压力,顺带着窥视表演者到底对痛苦有多强的承受力。
最好在大庭广众下放声大哭,瑟瑟发抖,也许那才能够满足人们的窥视欲和变态的满足感。
因此在这六个小时内,很多人没有把玛莉娜当成同类,而是当做了一个没有知觉的玩偶,急切的释放自己的欲望和暴力天性,并希望这个玩偶可以在公共场合感到羞愧和疼痛。
很难过,但无法否认,这就是人性中真实存在的一部分。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无比渴望在沉闷的生活中通过玩弄他人来证明自己。
02
前段时间读完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幻夜》之后,内心压抑的很。被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戳疼了,我迫切地想向别人分享这个故事,跟朋友简单交流之后,她反而笑了:“这个都是假的,作家编出来的故事而已。”
真的如此吗?可是故事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杭州林爸爸家的保姆为了借到钱,想出了放火烧房子的主意,结果造成了三条年轻生命的消逝和一个家庭的彻底破碎,是该说她无知还是内心阴暗,想出这样的办法?
因为人是自私的,所以她明知有风险,还是视生命如草芥。因为自己太重要,所以才会用别人的生命铤而走险,只为达成自己的愿望。
江歌案中的刘鑫在面对陈世峰的暴力时,将毫无关系的江歌拉进来作为挡箭牌,最终导致江歌惨死。
刘鑫对陈世峰心怀恐惧,所以她从一开始就把江歌作为他们俩之间沟通的代言人,想要从江歌的身上获取一些安全感。
在她把江歌关在门外的一瞬间,她的恶就赤裸裸的展现出来了。
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都是想着保全自己的,就算有人用善良维护你,在关键时刻,她的命还是比不上自己重要。
03
马良老师在《人间卧底》里写过一个疯子,他每天衣衫褴褛的在垃圾堆里翻找东西。
在别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疯子,多年以后,大家想起他来,还是觉得他的行为可笑,甚至还要模仿他在垃圾桶里来回翻动的动作。
殊不知,疯子曾是一个钢琴家,文革的时候被造反派切掉两根手指,当着他的面扔在了垃圾堆里。从那天开始他便疯了,余生都在奢望从垃圾堆里找回自己失去的手指。
那个年代的荒谬和不堪,在很多书里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丑陋也在那个年代尤其凸显。
我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却从小说中获取了更多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当一个社会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之后,人性中的恶就会像寒冬里的雪花一样,在人间飘飘洒洒,毫无节制。
《玫瑰门》里塑造过一个儿子的形象,同样是文革时代,为了与“资本家”母亲撇清关系,儿子亲手将滚烫的热油泼在母亲的身上,浇皱了母亲的皮肤,也凉透了她的心。
人真的坏起来的时候,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在个人利益面前,生你养你的母亲也可以变成恨之入骨、一刀两断的仇人。
04
现代社会的人更加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接受了多元文化的我们,也常常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言论一次次说服,在面对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选择上,我相信已经很少有人会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
我没有办法说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因为人性从来都是混沌的,善恶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生而为人,我们还是要保持善良。我说的善良并不是遇事就出头,也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时刻委屈自己,这样的善良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可取,反而会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真正的善良润物细无声,可能是对别人由衷的赞美,可能是在别人受到网络暴力时不要添油加醋,可能是用真心对待父母和爱人,也可能是对陌生人的鼓励和祝福。
我曾经写过,除了出身和生理缺陷,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在漫长的人生中被重新塑造。
没有人天生就喜欢战争,也没有人天生就一身戾气,更没有人天生就乐意与人交恶。
后来接受到的教育和自身的道德约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坏人可以立地成佛,好人也可以腐化堕落,没有什么永恒不变。
因此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能力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怀左同学第三期写作训练营)第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