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当年没读大学,会怎样......
高考出分在即,年复一年,几家欢喜几家愁。
翻书时想到一个问题,如题:
如果自己当年没读大学,会怎样?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自己因为数学偏科,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大学。
当然,这里说的的大学,不包括三本这个已经被取消的怪胎,更不包括大专。文凭不断缩水的当下,只要参加了高考的朋友,都有学上。
区别只是在于:
大学的三年或者四年之后,初入职场时那一纸文凭带给你的底气。
自己当年选择复读,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毕竟,凭借56分的数学成绩,要考上当年的二本学校,难度绝对远大于考上现在的一本大学。
努努力,数学成绩拼到及格,总分肯定会有不小的涨幅,足够。
那就咬咬牙,换所学校,来年再战。

对于如果没读大学,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当年自然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普通农村家庭出身,无权无势的父母,和同样普通的亲戚们,能带给自己的,无非就那么几句勉励的客套话。
路,还是得自己去趟。
而自己,虽然从小长得高大,但由于看起来一直偏瘦弱,自然不擅长干农活;加上从小数学又不好,怕是也没那份做生意的天赋。
再结合农村父母们普遍的工作思路,如果不读大学,当年的自己,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学一门手艺。
剪发也好修车也罢,或者贴瓷砖干厨师,终归得去学一样。
当年,电视上有个广告打的挺火,西安雁塔装潢厨师培训学校,孙存碟老师代言的,不知道影响了多少同龄人往后几十年的职业选择。
有了手艺,就有了养家糊口的资本,尤其是修车剪发这类刚需手艺。
虽说大富大贵不太可能,但勤勤恳恳,过上普通农村人的小康生活还是可以的。
当年的同学中,现在就有不少因为学了一门手艺,早已开起门店,跻身小老板行列。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是另一种平淡踏实的活法,挺好的其实。
但回到自己身上,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动手能力也差,对于以上提到的几类常规手艺,又丝毫提不起兴趣。
再结合自己差到令人发指的数学成绩,貌似也就只剩复读这一条当时最适合自己的路了。
第一年高考出分后的那段日子,黯淡无光,应该算是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至暗时刻。

所幸,自己当年做了最适合自身的选择,复读一年之后,第二年高考时,数学成绩果然提了不少。
如果没读大学,大概率上会听从父母建议,去学门手艺。
当然,用了“适合”两个字,来描述自己决定复读的选择,纯粹只是因为当年的自己,在数学科目上大幅提分的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再加上在内心底,自己对学一门手艺,终归还是有些排斥和不甘心。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学个手艺也挺好,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朋友而言。
分数不够,勉强读个不入流的大学,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上会花了钱却没啥实际收获,毕业时如果还得靠自己单枪匹马找工作,读这种大学的性价比,就实在有点低了。
你觉得呢?
如果你自己当年没读大学,现在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文末留言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