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女孩707分考进北大,她要感谢的不该是贫穷,而是……
这几日,18岁寒门女孩王心仪以707分考进北大中文系,并以《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一文刷爆朋友圈!她在贫穷中成长,被贫瘠的物质生活所虐,却依然自强不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最高等学府,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然而,很多媒体却把目光聚焦于文中“感谢贫穷”一词,为广大读者煮了一碗又一碗的毒鸡汤!以他们的观念,好似只有贫穷的原生家庭、只有艰苦的成长环境才能培养出努力、优秀的孩子。一时间,“贫穷”二字好像变成了金光闪闪的褒义词,家长们有了隐隐的思维误区:孩子成绩不佳,是因为家里物质条件太好,衣食无忧而让孩子缺少斗志了么?
回到广大网友热议的话题,贫穷到底该不该感谢?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农夫埋骡的故事:老农养了一头骡子。有天晚上,骡子不慎掉进了一眼干枯的井里,老农想尽了办法也未曾将骡子救出来,就准备将其活埋。待老农将六车沙土倒入井中后不久,他竟然看见那头骡子就站在井边,活得好好的,并没有被活埋。其原因是:当老农夫每倒一车沙土之后骡子就拼命地践踏挣扎,然后爬到土堆上,就这样一堆土倒下去,骡子就爬得高些,所以当井填满之后,它就安然无恙地爬了出来,每倒进的一车沙土,原是将它活埋致它于死地的,但是谁知道反而把它救了出来。
对于广大的寒门学子而言,贫穷便是压在其身上的沙土。贫穷本身不值得感谢,值得感谢的是面对贫穷,依然微笑着享受生活,并不忘积极进取、努力改变现状的生活态度!
他们渴望别人的芭比娃娃,但他们也能从田间地头里找到乐趣;他们对别人的暑期夏令营心生向往,但他们也能从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中找到慰藉……他们看得见贫穷带来的差,了解有钱带来的好,他们承认当下生活中贫穷的存在,却也坚信只要努力,便能以一己之力,改变贫穷的现状!于是,他们一边“安”贫“乐”道,一边却又雄心勃勃,为未来奋力拼博!
事物都有两面性,贫穷亦是如此!只不过,在贫穷的打压下涅槃的人实属少数,一旦出现了,便成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再说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王心仪,如果真要感谢,她该感谢谁?
首先,她要感谢自己:
她要感谢那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自己!
王心仪每个月在学校花的生活费是平常孩子的一半,每次买饭就买一些大白菜,舍不得吃荤菜。王心仪在文章中写道:“班上有同学嘲笑她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奇怪的搭配,甚至有男生嘲弄她身上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正当青春年华的女孩,能够不顾忌外人的眼光,不在吃、穿上过多纠结,而是静下心来学习,这点实在难能可贵,很多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够做到!
她要感谢性格开朗、全面发展的自己!
她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她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在物理、化学、数学省级和国家级竞赛中经常拿奖,写作方面曾获得过全国大奖。她还喜欢演讲,经常承担学校军训、成人礼、表彰大会等大型活动的演讲重任,形象大方得体,富有感染力。画画也很有天赋。总之,她把自己塑造成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她要感谢爱分享、乐于助人的自己!
她善良阳光、格局很大。班主任介绍:她在学校里非常乐于帮助他人,有人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毫无保留地耐心讲解、爱心满满。和她同桌的同学,进步都很快。
其次,她要感谢母亲:
王心仪出生在衡水枣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大弟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
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带着几个孩子十分不容易。心仪妈妈十分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她会给孩子传输这样一种正能量:你应该去学习,但我不会逼你,我会带你去了解一些东西,如果你愿意去学,那好,我会继续给你传递这些,如果你不想去学,那你可以尽情去玩。妈妈对她的教育:有引导、有理解、有尊重,让她身处贫穷却不自暴自弃,反而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万人瞩目!
最后,她要感谢那些好心人:
一路走来,有无数人向王心仪伸出了援手。高中三年,她的学费、住宿费被全额免除,老师们也在生活中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高三时,王心仪有段时间闹胃病,班主任张秀英每每都是自己在家熬好粥,带到学校给她吃。高考前,学校曾为其积极争取针对优秀农村学子的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和北京大学“筑梦计划”。在学校之外,也有很多的社会人士对她进行资助、给予她关爱。
生活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心仪,这样一个瘦小的女孩,身上有种强大的能量,她可以、也能够为自己赢得一个理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