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谈写作丨纸上电台谈写作专题精选

用平常的文字,写出深刻的主题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570人  水清心宁
网络图

用平常的文字,写出深刻的主题

             ——在谈写作专题的分享

文 | 水清心宁

首先感谢吉吉老师给我这次分享的机会。因为这次分享,我这几天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写深刻。

这几天里,我仔细地梳理了自己平时教学中和作文中的有关这方面的零散的心得体会。如果不是这次分享,我想这种梳理可能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在这几天里发生。而这种认真的梳理,对于我自己来说,无疑是一种写作的反刍,是个人写作经验的一种积累。所以,我说的感谢,是出自内心的,并非虚于客套。

在这里我也希望群里有更多的朋友积极参与到分享中来,对我们自己,绝对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

我觉得我还要说明一下为什么选这个分享话题。

把文章写深刻,其实是一直困扰我自己的一个问题。不管是平时自己写东西还是看学生的作文,总觉得没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充足,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述清楚,不知道我用“写深刻”这个说法是否恰当,我在这里想表达的写深刻,无外乎就是借助文字,让我们抒发的感情撩拨到读者的心弦,表述的对生活的认识引发读者对生活或深或浅的思考,增添或多或少的新认识。

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我今天所说的写深刻,限于我个人的能力,只谈散文的写作,也就是叙事文的写作。小说,通讯,传记,我没有写过,也就不敢多说了。

前面说过,写深刻是我一直想做到而又没能做好的一个写作的状态,所以当吉吉老师问我分享的主题时,一直困扰着我的这个话题就一下子跳出来了。后来我曾有过改成其他话题的想法,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毕竟,面对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姿势。虽然我这样逼迫自己梳理,我也清楚,凭我的能力和水平,不可能把一个写作的问题说明白,不过,我真诚希望自己能够班门弄斧,抛砖引玉,听到更多这个问题的声音。

下面我就如何写深刻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浅显见解。

可能会有有说,要把文章写深刻,当然要有丰富的个人阅历,丰富的阅历才有会有内容可写,有经历才会对生活有洞见。稍微有写作经历的可能还会给出写深刻的第二个途径,阅读。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丰富个人阅历的捷径。

这两种说法是绝对没毛病的,可我们不能为了写作特意去经历什么,生活总是按她自有的步调前行,在二十岁之前,你总不能去经历三十岁的生活。所以,单想着等经历丰富了再去写深刻,可能会是下一辈子的事儿。至于读书丰富阅历进而把文章写深刻,这是读书话题,不谈。

把文章写深刻我个人觉得有三种境界。一,工于技巧;二,披肝沥胆;三,肩负责任。

第一个境界,工于技巧。这个当然是写作上的技巧。为了让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让所叙之事更加生动感人,抒发的感情打动人心,对生活的认识阐述的更加晓畅,我们总是在动笔前有一番思考。有时迟迟不能下笔,甚至几次的开头撕去重写而仍不得法,其实这个时候的焦灼期,就是自己对表达主题的方法技巧不得要领,不能让自己满意。

我们往往会在叙事的起点,叙事的角度,情节的安排、衔接等;还有表现手法的选择,比如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甚至开头先装糊涂,文末恍然大悟,这些写作技法的选择,会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生心迷恋。往往会在这方面下很大的功夫,并且有一点得心应手外会喜出望外,自认为这个篇什很成功。

工于技巧的第二个思路是善识风向。平时写东西时,喜欢紧跟潮流,和大众的情感合拍。各种节日,重大社会事件和热点,捕捉到相关信息就下笔。这样的文章,一是关注人数多,二是各种媒体报道,各种观点呈现,某一观点让自己有感觉,勾起回忆,引起共鸣,这样往往也能让自己下功夫去思考,从而把自己沉睡的情感唤醒,让自己模糊的认识清晰起来。

写深刻的第二个境界是披肝沥胆。

现在的文章、书籍太多,而真正能让我们掩卷回味的不多,如果我们认真地回想这些不多的能让我们回味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叙事的文章无不是在写生活的真相。最近的北大才女的《卖米》,最早发表在2004年《当代》随后被《读者》、《新华文摘》转摘,时隔十多年,再次被多个网络媒体转载。还有野夫的《江上的母亲》,也是逼近了生活真相的文章。

要说野夫的《江上的母亲》叙事有其历史背景,他本人就是优秀的作家,那《卖米》的内容,纯属当下农村边远地区的真实生活写照。我还是想说,这样的叙事文章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地引起读者关注,无一不是写出了生活的真相。

再说一篇短文,张晓枫的《烧窖的用破碗》,作者借好的碗都拿去当商品卖掉,只有那些烧坏的碗,卖不掉的碗,才会回到烧窖人手上,供烧窖人三餐使用,伴烧窖人辛苦一生。作者写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呢?作者最后笔锋一转,只有那些憨愚老实的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地守在生养自己的父母身边,侍奉父母,孝敬爹娘。

这一生活的真相,很难被人体察,就算是发现了,又该如何去表达?作家就是作家,张晓枫既能体悟生活,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生活场景,绝佳的表达技法,让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成为一篇读来让人心中五味杂存的好文章。

王月鹏的《切口》一文也是某一年的散文热点文章,写乡愁,常见题材,能成为热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写到楼下道路的反复切开,然后再次铺好的重复建设现象,在乡愁的主题下关注了城市建设的生活真实。

让写作逼近生活真相才能让主题深刻,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我们都是生活在当下,虽然心中有诗和远方,但首先关注的是无时不在的真实的当下,当下的生活才是我们感受最直接最真切的,谁能让自己的笔探到生活的真实,撩起生活的真实面纱,带领读者窥见生活的真相,谁就能最大可能地引起读者共鸣。

如何写深刻的第三个境界,我觉得是良知和责任。

人工智能高考机器人和著名作家张一一今年高考时同写高考作文。人工智能机器人选的题目是《绿水青山图》,阅卷专家给出100分的满分。著名作家张一一写的是《新时代新青年》,阅卷专家仅给出了85分。早就有报道说,新华社,路透社国内外重要新闻机构都有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做新闻报道的事例。

我讲这些想说明什么呢?人工智能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部分取代人类,已经成为现实。但唯一有一点还可以让我们不那么胆寒的就是,人工智能暂时还不能拥有人类特有的良知和责任。

这样说可能听起来有些太高调了。如果我把良知说成清醒,把责任说成目标,这样可能就会更容易让大家接受。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在内心里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当年为什么要写作呢?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是为了职称。教师评职称是要论文的,不会写就得花钱买。我不想花钱买论文,就试着自己写。怀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把自己当下的教育教学场景进行重组,使其达到能够表达出我在教育学上学到的某个教育理论。为了让重组的场景更加真实,我开始研究怎样叙事,为了突显某个教育理念,我摸索到详略的安排,语言的组织。当我能够很顺利地把这些教育类的文章写得在多家教育报刊发表后,当初的成就感日渐淡漠,从教育类文章向散文的转向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回顾我自己当初的这段写作历程,我觉得是当初我明确的目的让自己能潜心研磨一段文字,反复推敲谋篇布局。我现在能写出来的文字,都是在当初的写教育类文章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我自己的这段经历,也一再提醒我自己写东西不能随意,更不能盲目。

但是还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目标决定了方向,方向决定了道路。当一个写作者只在乎自己文章的点击量和喜欢数时,我觉得他的内心大多时候是悲苦的。当我们被写作之外的太多东西困扰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失去清醒,不能够潜心写作。

当然,我不能说我不在乎,我只能说我从来不会把简书上的这些数据当成考量自己所写东西的唯一标准。我虽然不怎么有时间看简书的文章,但我还是能感觉到有些文章存在着随意性,生活日常,家长里短,事无巨细地就写了出来。我并没有看不起或其他意思,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起步期,但是我们如果在动笔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我想表达什么?我想,我们早晚会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更广阔的生活中来,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更加鲜活的社会生活,就像前面我提到的那几篇文章一样,写出唤醒世人良知的文章,这应该是每一个准备把写作当作自己爱好的人自觉肩负起的责任吧。

好了,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次声明,我原本就不是一个会写东西的人,只是工作的需要,要教学生们写作文,逼迫我自己陪孩子们一起练习才强打精神写了一些东西。上面的分享,粗浅又破绽百出,不过,我相信一句话,出丑才能成长,成长就要出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就如何写深刻多多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谢谢大家。

根据语音整理,有调整。感谢小月!

炒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