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期,孩子与父母的相处,将会决定以后的相处模式
1.
著名的作家龙应台曾经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期限的。然后,食物过期可以再买,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很多人总认为,孩子还小的时候,哪怕与自己并不亲近也没有关系。
等到长大了懂事了,关系自然就贴近了。可从事实上来看,或许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人。
幼年时期,孩子与父母的相处,将会决定以后的相处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32379/8238a7953558bddc.jpg)
2.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位网友自述,这位网友当了妈妈,孩子一直跟母亲生活,自己由于工作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现在孩子跟自己越来越不亲近,让自己很是受伤,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位网友表示非常难过,却只能自己安慰,认为孩子还小,等到懂事了之后就自然会跟自己亲近。
或许这样的想法,生活当中的很多人也会具备相同的观点。
可实际上,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几年,谁养的就跟谁亲,对谁的心理依赖更大。”
出生的前三年,特别是刚刚出生的第一年,孩子会对于照顾自身的人产生非常浓厚的情感依赖,依赖的主体则主要是照看这自己的那个人。
这种等孩子长大了之后,就可以跟自己关系亲密的想法,可以说是大错特错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32379/c9f966c5d203c6df.jpg)
3.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孩子到三岁才能形成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而客体稳定的概念,是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之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
情感稳定的概念,则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之下,要到三岁才能够逐渐养成。
换一句话说,只有在形成这两个观念之后,孩子们才能够承受跟妈妈长时间的状态分离,否则孩子会将这种短暂的分离视为永远被抛弃。
这里的长时间,所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段。
有些人长大之后,比起回到家中,会更喜欢待在学校或者自己独居。
想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很多人与父母关系感觉并不亲密,这种现象的产生,多半是由于幼年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父母没有建立好情感依赖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32379/a9c02afaf6f2f059.jpg)
4.
有些人觉得,自己最大的感觉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觉得跟父母怎么也亲密不起来,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仿佛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心理学家讲,“孩子幼年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难再让孩子和父母变得亲近。”
虽然说我们自己已经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避免不了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影响,可我们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仔细想想,孩子需要我们陪伴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精打细算下来,自己成为父母,真正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32379/2f2059d3567b3c80.jpg)
5.
或许有些人心中难免抱怨,说,“我并不是不爱孩子,也不是不想陪孩子,可是我这么努力地拼命工作,还不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但自己有没有想过,钱总是赚不完的,孩子却迟早都会长大,他需要我们的时间并不算多。
如果一旦错过了那个培养感情的最佳年龄阶段,孩子所产生情感依赖的对象将会很难改变。
或许等你想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候,他们早已不需要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