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之路

2016-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刘旭晖

最近跟朋友聊起一个关于挫败感的问题。有人说心理咨询师好牛,我也要去学心理学。这句话我觉得可以分两方面解读。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师之所以被称为牛,是因为他们被投射了一种理想化和权威感,在一些人眼中,心师就像过去的巫师,掌握着可以窥探人心的神奇力量,可以逆天改命,颠覆历史。当然,很多人把他们看作算命卜卦,靠嘴吃饭的江湖骗子。对这个两极分化的方面,我能做的是无奈的“呵呵”,因为确实有一部分人按照这两种方式操作,不是神仙就是神棍。但心理咨询师真正牛的,并不是这两者,不全是年龄和资历的大小(虽然它满足了权威的需要),也不全是知识的多寡(虽然它不可或缺),更不是这张嘴怎么样(虽然它能满足理想化的需要),而是这个人的阅历和境界。你能达到哪个程度,你的来访者就能达到哪个程度。有人说心师好多有病,是的,如果他在病中超越了症状,在症状中锤炼了人生,在痛苦和绝望的煎熬中获得了人生的意义(积极的意义),病症就是圣状,他这个人就是很好的案例,不提倡效仿,但可以参考。第二个方面,其实人活着就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从行为、注意、感觉、认知、思维、记忆、人际关系等等,都是心理学的范畴,研究人性都是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看书和上课就可以轻易得到,想当咨询师,花个几千考个证就0K了,为什么要羡慕,何必去追求呢?因为看书上课考证之后,很多人会发现难以进入到咨询当中,他说的话可能连他自己都不信,他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可能连他自己都忍不住想拯救对方或者臭骂对方(某种意义上来说,骂对方一顿还更贴心些,自己人才会这么干),咨询后很多人还长期停留在与来访者的情绪之中,结果传递给了下一个来访者,而自己又不知道,久而久之,咨询师变得“垃圾”一塞满了垃圾,又处理不了。或者在来访者那里极大地满足了自恋,然后把救世主的感觉带到了下一个来访者那里,久而久之,变成了“教主”一信我者,得永生。假设处理好了上述感觉,之后,还能回归初心,真诚地热爱生命,与最真实的自己呆在一起,又能保持良好的边界,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左右逢源,来去自如,如来地活好,这样的人做咨询师就很不错了一一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咨询师们还不得不走过一段黑暗岁月,去面对自己的挫败、质疑、内疚、暴怒、痛苦、绝望、自恋幻灭等负面状态。很多人只看书上课考证,结果在这段路上不是疯了就是入魔障了,迷失在前进的道路上,绕了半天还是原地踏步而不自知。正如同行们说,没有学习+自我体验+督导,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是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是能在这个过程中咬紧牙关,与黑暗并存,与痛苦同行,因为光明总是有的,能不能挺到那会儿就不好说了。经历这些,也许能谈一点咨询的事情,所以我只能谈一点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