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我得“抑郁症”了,还有救吗?

2018-09-27  本文已影响25人  山青云白心理

昨天有一个来访者在公众号求助,是一个年轻小伙子,说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刚刚跟女朋友分手,感觉到很难过,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很无力,觉得生活没希望,现在做什么都没什么动力了,刚做了我们的抑郁自评量表,发现结果是中度抑郁的水平,想问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得了抑郁症是不是就治不好了。

我回答他不一定是抑郁症,量表结果仅作参考,需要结合跟咨询师的沟通之后的判断才能确定,不过现在感觉他在工作的压力和情感受挫的情况下,是会有些抑郁的情绪的,这是可以调整的,而且即便是抑郁症也是可以治愈的。他得知不是不治之症之后,顿时悬着的心就放下了。在看到他对抑郁症的担忧以后,不禁引发我的深思。

有些时候,工作太忙,生活太累,我们会觉得自己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缓慢,还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进而精神不振,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工作生活,如此反复,对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于是乎,上网求助发现,这样的表现正是抑郁症的“三低”表现,从而又引发了焦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真的得了抑郁症怎么办?能治好吗?就这样,陷入到了情绪的陷阱中,苦恼不已。

很多受到抑郁情绪困扰的来访者前来求助时,都会担心自己是得了抑郁症,或是怀疑自己就是得了抑郁症,似乎“抑郁症”本身这个标签就足以让人畏惧,甚至超越了这种情绪带给自己的困扰。

抑郁症并不可怕

这其中,或许会与“抑郁症”这个名词越来越被大众所看到有关,毕竟抑郁症总是伴随着“自杀”一起出现的,从2003年一代巨星张国荣因抑郁症跳楼自杀开始,抑郁症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根据早年世卫组织统计,全球已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占全球人口4.3%,结合媒体报道的社会热点新闻,一个又一个明星因抑郁症自杀,就这样,当自己或身边的朋友亲人疑似抑郁症时,都会异常担心,甚至会否认这些真实存在的抑郁情绪来逃避“抑郁症”带来的恐惧。

可实际上,抑郁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是可以被疗愈的精神障碍之一,但很多时候却被我们当做平时的情绪波动而忽视,抑郁症有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几种程度,轻度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进行调整改善,中度、重度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辅助。

抑郁症之于心理疾病,就好比感冒之于生理疾病,很多时候依靠我们本身的免疫力就能够自愈,但如若我们本身免疫力出现了漏洞,感冒就会变重,甚至会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其他迸发症。抑郁也一样,简单的抑郁情绪,单靠我们的自我调节能力,短时间内就能调整过来,但当触发到我们扳机点,导致自我调节能力出现故障,那么将发展成抑郁症,难以靠自身力量调整,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而且一直不去理会,情绪逐渐压抑积累,将可能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如果能够及时觉察到情绪的不对劲,及时就医,将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当然,即便是已经到了抑郁症的水平,也是能够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来疗愈,只是时间可能会相对久一些,因此,面对抑郁症,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和焦虑,就像对待感冒一样,沉着冷静地面对,相信自己,相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方能携手走出困境。

勿把“抑郁症”标签化

此外,“抑郁症”作为心理咨询中的一个诊断,更多是用于描述来访者的状态,辅助心理咨询师们通过语言来认识来访者的状态,而并非单纯地把这样的情况定性。但很多人都把“抑郁症”标签化了,似乎得了抑郁症就是精神病人,而这些认知,往往会导致来访者由于病耻感而讳疾忌医,甚至因为不被他人理解和接纳导致情绪状态变得更加严重。

在心理咨询中,并非针对于“抑郁症”的一系列症状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反而是通过抑郁症的表现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在遇到这些现实问题的时候会导致自己产生抑郁的情绪,从而更清晰的了解自己。

抑郁症的根源很多,有遗传、早年创伤事件、原生家庭关系等等生理心理因素,也有经济压力、情感受挫等现实诱因,但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过去对外的生存模式在此时此刻已然不适用了,那么在心理咨询对自己认识清晰以后,我们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去调整固有的模式来适应此时此刻的生存环境,同时,在咨询过程中,被理解被接纳也是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很重要的一个渠道。所以在我们面对抑郁症时,关键就是理解、接纳,并尽早寻求专业的帮助,及时调整我们应对困难的模式,从而得以保持积极的心态,笑看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