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借书
自新图书馆建起后,我就在那儿办了个借书证。新馆书架上的书很多,每次想借的书总是找不着,只好看到啥拿啥,毫无目标。借书处门口有一工作台,总能听到工作人员在那儿闲聊。
有一次我进图书馆忘了存包,就随手将包放在了借书处的工作台上。工作人员一看到包便嚷嚷:“谁的包,赶快拿走,丢了不负责!”我说,“就一会儿,借完书就拿走。”“要放你自己看着,丢了我们不管。”工作人员说道。
总算不用去存包了,我如蒙恩赦。不过得自己看着,要是丢了只能自认倒霉。我无心留恋书架,不时拿余光扫扫,确保我的包万无一失。
依然是满书架毫无方向地翻书找书,想借的书找不着,几次想问工作人员,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们在那儿忙得闲聊呢!还是随便借了一本书出来,没心思在图书馆多呆。
挤上拥挤的公交车后,一段同样是借书的往事却清晰地浮现脑海。
十多年前,我因写一篇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文章,需到图书馆查寻有关的历史资料。 然而当赶到图书馆后,我失望了,书架上数量有限的图书很难查到我需要的。这时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向我走来,亲切地询问我要借什么书,我告诉他后,他马上给我介绍了几本书。可是我没有借书证,老者似看出了我的为难,他把我领到一张办公桌旁说:“你就坐这儿查吧,查完随即就能还。”说完就转过头帮我找书去了。不消几分钟,他抱过来一摞书,也坐下来帮我查。
那天我查资料一直查到闭馆。告别老者后,我给他留了张名片,不想第二日就接到他的电话,说是帮我找到了一本书,里面的有关记载非常详细,对我写文章会有帮助。
因我临时有事,没及时去拿书,老人把书从图书馆借出带回了家,他托同事告诉我,让我下午两点半到距离我单位附近的电信局门口拿,他等着我。
可巧,这天下起了暴雨,从早晨到中午就一直没停。我想这样的大雨天老人能在那儿等我吗?快两点半了,我撑着伞迟疑着走出单位,在距离电信局门口十几米外,我看到一位穿果绿色雨衣的人面向大街站着,显然是在等人。我不敢断定他就是那位老人,突然我看他向我这边走来,果然是他,他已经掀掉了头上的风雨帽,在雨中向我走来。我紧跑几步,老人掏出藏在怀中的书,为防雨淋,又给书套了一个塑料袋,老人递给我后,再一次告诉我:“书中的有关记载非常详细,对你写那篇文章会有帮助的。”我看到老人的头上、脸上已淋满了雨水……
现在我已记不得老人的名姓了,他可能早已退休,可那段往事,和老人离去时果绿色雨衣下瘦弱的身躯,总会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眼前,犹如冬日里手捧的一杯热茶,温暖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