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为了什么?

2022-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RiverMg

    还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曾一度最佩服曹操与司马懿此类人物。那时便经常有这样一种想法:能人贤士一如诸葛亮关云长,明明自身有着盖世的本领,却为何屈居于刘备之下,落得那样一般下场?刘备纵使有知遇之恩于此二人,可再想那时曹操为挽留关羽高官厚禄无一不予更是多番好言相劝,其中恩情,其中赏识,难道不比刘备更加显著吗?曹操惜才爱才有识人之能,且从来将这些人视为座上宾,给予极高的礼遇,难道并非天下皆知?如诸葛亮这般的人物,若是当真跟随曹操,难道不会有更好的结局吗?难道不能够一展雄才,成就古今少有之功业吗?小时候每每想到此处,便觉一阵可惜。这些有着远大抱负,才德兼备还一片赤胆忠心的能人贤将,为何最终却大多跟随了刘备?若是从这个角度对比,看来便属司马懿最为明智了。谋略如此,才学如此,却懂得明察时势潜藏隐忍,最终得以成就大事,成了三国鼎立的混乱局势之中真正的赢家。论才学胆略,诸葛亮丝毫不逊于司马懿,两人平分秋色,甚至诸葛亮在不少时刻犹有过之。可笑到最后的赢家却并非诸葛,而是司马。这却又是为何?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为何诸葛亮与司马懿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以致于这般不同的结局?这样的道路,这样的结局,难道是诸葛亮自己的选择吗?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对曹操司马懿的崇拜与对诸葛亮的质疑,突然之间,实在是觉得那时的想法简单而幼稚。到底是少年心性。面对成败输赢终究是只看到了结尾时的一段尾声,棋盘上的对弈与谋略胆识的比拼。却没有看到除此之外,那些更为深刻的东西。也许那时的我还远无法理解这不同选择的背后,不同结局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更无法体会到其中价值,其中意义。

    但是,是的。这样的一条道路,这样一条看似没有意义的道路,是诸葛亮自己选择的。

    三国演义对于三顾茅庐的描述,常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仿佛以为诸葛亮之所以会出山,仅仅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仿佛即使不是刘备,而是其他的任何一个人但凡同样做到这个地步,诸葛亮也会像效忠于刘备那样一生跟随。可是,从开始的南阳诸葛庐到后来的秋风五丈原,从曾经卧踞山野的卧龙,到杜甫诗中的蜀相。开始到最后,是否有些令人不解?三顾茅庐之恩,难道真的足以让他为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付诸自己的一生,直至最后一刻吗?

    这样相似的情节,让我不禁想到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自然是孔子。

    同样也是为了一个看似飘渺的理想而耗尽了一生,为了一种为人所不解的坚守抱憾终身。行至生命的终点,但追寻的道路却尚在望不见尽头的远方。

    他们的一生都好似被某一个无法达至的终点“束缚”住了。

    被什么呢?

    诸葛亮的一生,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志。为了儒生之志。不仅仅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不仅仅是一展宏图,成就伟业的志,甚至不仅仅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志。从一开始,诸葛亮就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那么,既然是早已有此志向求其机遇,又为何在就被三顾茅庐之下,诸葛亮才愿跟从?三顾,使得他得以知晓刘备是否足够坚定。其中“坚定”,并非是看他似曹操一般的求贤之心是否坚定,而是他在诸葛亮心中所求的这条道与志之路上,他是否能够一直陪伴着他走到终点。而之所以选择刘备,之所以他需要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因为在他之前有过陈宫,有过荀彧。不论战事或是国事,都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君臣之间,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人和”。向来,良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若有能臣而无贤君,则国便不能长久。这便是前人之无奈。帝王之权,一手遮天,是为执棋者。若除此一人之外,再无人可以左右这一棋局,则输赢胜败,便只能仰仗此一人。这实在是封建制度之下儒家学子难以避免的困局。而正因为此,此时的诸葛亮需要的是一个与他志同道合,真正能够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志向,实现自己生平之愿的人。因为,自始至终诸葛亮所忠于的都是儒家之“道”。这样的一种追寻,是与他自身所在的时代,与其所遭遇的境遇是并无关系的。诸葛亮所忠的一切,可以用张载的话来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贤之志。

    可不论是孔子还是诸葛亮,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在他们的时代,这一切是毫无达成的可能的。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够达到理想的世界,必然是当每一个人都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甚至德性时,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界限便会全部消失。不再有国家不再有群体,不再有社会,不再有财产,不再有阶级,不再有政权,一切的分别尽数消失。 儒家义理中所最理想的一切是永远不可能在一个政权的统治之下,更别说是一个封建正确的统治之下达到的。但即使是这样,也总有人在试图走下去。与千千万万个儒家学子相同,又与千千万万,无数的人们相同。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那样一个理想的世界。这样的一个世界永远存在于他们的心里。因为这一条路的彼端,我们能望得到光亮的地方,将是真正的光辉岁月。而如今,在这个时代,诸葛亮、孔子与千万儒生曾面临过的抉择与矛盾已不再成为困局。没有了君主,没有了帝王,一切的一切早已今非昔比。

    但,这也永远不会是终结。

    在“复”与“兴”的路上,这个自以为渺小的族群,还有望不见尽头的路,要继续走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