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思考2

2019-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理性修炼

今天陪朋友聊天,聊到农村产业发展。朋友说近几年,做农业的,如种杨梅、枇杷、葡萄等都亏的很大,然后感慨农业不好做。接着朋友就想向乡镇要求资金补助,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朋友说,他们村有70亩的枇杷园,如果有资金进来,帮助他们发展,一定能有大发展。

我听了后,我感觉朋友有点本末倒置了。做一个生意,做一个产业,首要是需要发起人有信心,发起人得有信心靠自己能发展起来,如果自己都没什么信心,自己不投入,专门等待外来力量扭转困局的,等待天上掉馅饼,我看是不可取,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发展一个产业,需要有人投入大量的精力、资金,这是一门生意,需要有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既然是生意,有风险,而且有可能是大风险,那就会认真对待,会仔细思考,经历多了后会让这个产业现状和未来越来越清晰明确。

而现实是,很多基层村居,他有发展一个支柱产业的需要,也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愿,但他却不将这个产业当一门生意去做,老是想着靠政府资助。看过最多的套路是,自己出一部分资金,博取政府的资助,多的能拿到政府资助一半以上,这样就能将资产扩大一倍以上,这样亏了也亏不大,还能保留固定资产,如果赚了就发了。

举个例子,如我有10万元想发展果园项目,我要先看政府政策,哪些是可以争取的,如果运气好我确实碰到了一个政策,也确实符合政策要求,那我可能就由10万投果园的变成20万+投果园,看起来政府像是风险投资,而且是不求回报的风险投资,亏了我就亏10万,而且果园是我的,赚了我就能发。

这样的政府政策用于引导产业发展的话,非常好,是利器。但我们得看到,村集体也好,村民也好,他们因为政府资助,因为损失不大,风险被政府规避了大部分,他们会看不到这个产业的总体风险,因为政府的行为增强了农村集体、村民的信心。

这样好嘛?因为政府原因,因为部分人得利,致使很多人相信这个产业能赚钱,风险很小,这样好嘛?我认为不好,因为政府资金有限,因为能争取到的政策资源有限,能享受到政府资助的村居、村民数量有限,他不能覆盖全部,那就不好。

多数情况下,政府的套路是,你做的好我资助你,我奖励你,我让你更好,很像马太效应。这可能是政府需要示范带头的标杆,需要引导产业发展的灯塔。

而怎么将产业发展好,发展成标杆,这是个难题,而很多农村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多数农村产业是熬不过今天,挺不过明天,他们是见不到后天太阳的。

我见过一个农村发展油茶产业,靠自己集资部分,再靠政府资助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村集体年收入过百万,而且后续会更多。

我也见过一个农村为发展旅游,建设上山道路,欠债几百万,政府虽每年补助,依然不能填平窟窿。

而且,我有个疑问,产业发展靠政府引导,靠政府指导发展,能有多大作用?政府官员是在政府体系的思维模式里成长的,喜好井然有序,而做生意是另一套思维方式,可以说完全不一样。让对生意思维方式不太了解的政府官员指导产业发展,这看起来就不高效,能有多大作用得看运气。

现状是政府努力的引导农村进行产业发展,也投入了巨量的资金,但效果如何不好说,我只能继续观察思考,以期能有建设性的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