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网络对深度工作的影响
在当下网络随手可得、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日常工作、学习效率,甚至影响了我们智力的发展。因此让自己意识到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并且能够深度工作非常有必要。
在我阅读完卡尔·纽波特写的《深度工作》这本书后,有四点心得:
一、明确人生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包括职业目标、生活目标等。
要记住,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时期累积的结果。制定了目标,就要长期为它负责,做法如下:
(1)制定用于服务人生目标的2~3项重要执行活动,不允许超过3项(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只有20%的活动最有价值,因此要将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项上面)。
(2)思考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作(可包括其他形式活动),用上一步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此工具对该项活动的影响效果。判断出该项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才可以持续。
书中列举了2个人生目标案例:
案例一:职业目标是写出精美的故事。主要活动:1、有耐心、有深度的研究、学习;2、有目的性的认真写作。
案例二:生活目标是跟重要的朋友维持亲密友谊。主要活动:1、花时间与重要朋友保持有意义的联系(旅游、吃饭);2、为对方做事。
上述两个案例都不建议使用Facebook网,不仅非常影响案例一的研究、写作,社交网络潜在宣传效果也不如一场活动好得多;而且Facebook对案例二的意义非常有限,网络之交情很浅显,而且重要朋友也不常在线上跟你互动,还不如约出来见面,即使频率不高,也能取得百倍的效果。
很多人离不开社交媒体,是认为网络有益处。那么这里补充两个思维理念,供大家选择:
a.任何益处思维:任何潜在的益处都可以成为使用此工作的理由、借口;
b.手艺人思维:获得的益处能够影响到核心因素,并且益处大于害处才可以选择这种工作。
由此可见,社交网络不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活动之一。当然社交网络对两类人有很好的派场:一名大一新生,需要快速认识很多人;在海外思乡的游子。如果不是这两类人,建议不要被社交媒体裹挟。
二、选择深度工作方式、习惯
深度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肤浅事物的冲动。肤浅事物频率高、力量大,而人的意志力有限,所以需要选择工作方式、习惯。书中列举了四种深度工作方式:
1、禁欲主义哲学:让自己住在一个孤岛上,自然就抵制了外界一切诱惑。很多作家都会这么做,对于一般人很难实现。
2、双峰哲学:相对于禁欲主义,定期在岛上住一段时间。
3、节奏哲学:培养出深度工作节奏,设定每日启动时间,相对比较固定。我读过作家春上村树两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书中介绍的写作、跑步就采用了节奏哲学。
4、新闻记者哲学:用新闻记者职业来命名,即随时可以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工作的习惯: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工作开始后,你将如何开展工作、持续工作。尝试找到自己的工作习惯,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将影响极为深远。
三、在工作时间内
1、一天中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许多人大多数时间意识并不清晰,浑浑噩噩,被日常的琐碎束缚,没有拿出宝贵的时间去做对自己真正想实现的目标。因此在时间的推进中,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制定时间空格表,时间与任务进行匹配,完成心中的目标。
2、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强调谋划,服务目标
你的目标不是维持既定的计划,计划不是最终的目的,心中的目标才是。也就是说,不仅允许偶然性地被动去改变计划,还可以主动寻求改变,做更重要的事。日程表不是强迫按计划行事,而是强调谋划,更好地服务目标,而不是浑浑噩噩,被肤浅事物占用。
3、安排每一项活动的时间额度
根据不同活动的重要性,安排时间的多少。对于不同的活动时间花费上面不能一视同仁,并且每项活动都要有时间限制,尽快完成。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向领导申请肤浅工作预算(不超过工作总时间比例的30%~40%),对于额外过量的肤浅工作一定要懂得适当拒绝。其实很多事务、人际关系对实现自己的目标、幸福生活并没有那么重要,因此在拒绝的时候要干净利落,不要内心纠结。
4、理性计划并严格控制网络使用
网络、闲聊都是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即使工作中需要使用网络,也要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时间,在这些时间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比如规定自己多长时间使用一次网络搜索信息或者回复邮件,并且提醒自己网络是偶发性的,要及时回到专注的工作上。在其他时段必须保证彻底屏蔽网络,临时遇到问题,可以先记录下来。即使觉得需要马上利用网络,也要让自己等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切断网络诱惑性与依赖性,增强上网的实际回馈意识。
5、明确每日停工时间
第一,可产生固定日程生产力,可迅速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某一个厉害的女科学家,明确了停工时间后,创作的论文比没日没夜工作的人还多。
第二,让自己在生活时间更轻松。根据蔡加尼克效应,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因此让自己有一个较好的停工仪式,休息时间压力缓解,有益身心健康。
第三,安逸时光可以补充能量,提升洞察力、创造力。
四、在工作时间外
1、在娱乐时间,不要被任一随意的事物吸引
大家会认为,消遣就是要没有任何计划、没有责任才会达到放松的目的,其实不然。根据研究显示,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活动,除了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而且随意打发时间,并不是很好地放松方式,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你会觉得更加充实,第二天开始时更加轻松。另外,运动、睡眠、与朋友聊天、出门游玩,任何一项活动的放松效果都比看电视、手机网络的放松效果好。
2、在娱乐时间使用网络也要有计划
我们知道,运动员不仅需要在训练时段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在其他时段也不能放松,否则前功尽弃。同样,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排队5分钟,都在使用手机打发,此时大脑已经被重新编排,在需要深度工作时段也将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娱乐时间,禁止漫无目的、随时进入网络,并且适当忍受排队等临时出现的无聊时段。
3、抵制低效率的刷存在感方式、抵制泛滥的价值信息
很多人离不开网络,一是希望不断刷存在感,或者打卡激励;二是网络泛滥的信息的确存在价值。根据上述二八法则,效率极其低下。关于打卡奋斗方式,首先成功率极低,其次当你和别人分享时,这种行为已经造成一种错觉,提前拥有成就感,从而削弱了后续的坚持驱动力,并且朋友的回复、各种正反面言论也会产生干扰性、破坏性。
最后希望自己学来的一些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到自己和别人,大家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