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共读 | 《把时间当作朋友》Day1
今天是 #九月麦地会员群# 共读《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李笑来)这本书的第一天,用来了解作者和周边知识以及第0-1章节 ,请结合本章内容,完成以下作业:
第一部分:配套练习作业
1. 你想通过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解决你的什么问题?请在下方列出至少三个问题。
· 如何打开心智?
·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
·如何提高思考力?
2. 在第0章,作者的重要观点“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观点的?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
正如书中这句话所说的,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思考和生活。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尽可能的用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
3. 心智与智商有很大区别。你认为开启一个人的心智都有哪些方式呢?
想要学会如何开启心智,首先要知道“心智”究竟是什么?
书中给到的定义是:“一个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由此可见,想要开启一个人的心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大量的获取知识
·不断的积累经验
·提升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
第二部分:延伸阅读资料感悟
延伸阅读资料:https://www.jianshu.com/p/e027425c2728
书中第0章提到我们面临的3种困境。
第一种困境:问题
情景:你需要阅读一本书,但是出现了中途口渴去冰箱拿饮料却开始整理冰箱、坐在沙发上却不小心压到遥控器于是看起了电视、想要选首喜欢的音乐当背景音却摆弄起音乐播放器、手机突然响起朋友发的信息于是聊起了天......等等情况。
由此情景引出了我们面临的第1种困境,任务没有完成,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错误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想要解决问题,看似解决方案如下,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正确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要出差错
第二种困境:慌乱
情景:想要英语考高分的学生提出“把书中的185篇范文全部背诵下来,在考场上默写其中,算不算抄袭?”的问题,宁愿花时间背诵全书却不愿意思考,引出人们“既勤奋又懒惰”充满了矛盾的怪异现象。
而这种现象来自于人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以及对“没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恐慌。
第三种困境:解决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第三部分:每日一问
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每个人的一天都有24小时,非常公平。你是如何看待时间的呢?你平时经常用到的时间管理小技巧有哪些?
任凭怎样努力,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但是效率是可有提升的,尽可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做事情。
我喜欢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这也是我2019年用来时间管理的工具。通过记录、统计、分析时间来分析自己在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中,哪段时间用来学习、哪段时间用来放松,高效的工作、高效的娱乐。
第四部分:书中金句
1. 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
2. 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3. 当一个人认知一系列正确的道理后,可能会将心智开启,但有的时候(甚至是更多的时候),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道理明明非常正确,却因为讲述道理的人由于某件事情被戳穿,露出伪君子的嘴脸,而使很多人不再相信那个原本应该被笃信的道理。
4. 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其实,在尚未学习之前,对提问者来说,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尽管很多书籍中都已经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论述“为什么要学习(某项技能)”。而“不知道那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更多一些)决定不学的原因,同时,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更少一些)决定去学的原因。
共读Day1* 作者:鲸鱼小姐。美国留学生,阅读、写作、手帐爱好者,列计划狂魔。公众号“解忧岛”创始人。微博、简书:鲸鱼小姐游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