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排师,才是合格的家排师?
首先,能够尊重来访者的父母。
不论其父母是怎样的人,也不管来访者如何谈论自己的父母。若来访者抱怨他的父亲或母亲,也就表示他在抱怨自己的命运。这些抱怨父母的来访者,他们是在控诉“上帝”,或控诉这个字眼所隐含的意义。如果来访者若从这种角度谈论自己的双亲,而家排师的心灵也同意这种说法的话,那么家排师就变得和他们一样,认为自己凌驾于“命运”和“神”之上,将自己当做“命运和神”的创造者。
这种情况下,家排师如何能够帮助来访者?这种做法会对家排师的心灵带来什么影响,对他的身体和健康有什么影响?
如果家排师采用这种自傲态度,会将自己身陷于重大的危险之中,同时也让来访者遭受同等危险。
所以,为了让助人方式安全无虞,家排师必须进行自我的深层转化。先是自己,之后才能扩及他人。
所以,不管人们怎么谈论自己的父母,身为一个助人工作者,我们总是带着深深的尊敬和爱看着他们的父母。接着,我看向他们的祖先,和发生于家庭中的命运事件。我们向这一切鞠躬,与命运、背景、伟大整体融合一致。当我们同意于这一切,这个心灵场域里可能会出现一个暗示,告诉我们是否该有所动作、该做些什么;或者是告诉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什么都不要做;或者是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甚至是有义务要告知他们我所感知到的。
其次,谦卑地助人,在可行范围内工作谦卑的助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通常在来访者期盼的眼神之下,甚至是受苦的样貌面前,放弃干预。
家庭系统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到,助人者必须对自己有所要求,同时也对前来求助之人有所要求。这样谦虚、自制的品质和当今主流的助人之道有矛盾,因此尊重这些助人秩序的助人者,通常会遭受尖锐的斥责和攻击。
一方面,助人是为了存活者而服务;另一方面,助人是为了进化与成长而服务。而存活、进化与成长则视特殊的境遇而定,这些境遇不仅是外在的,也同时是内在的。许多外在的境遇固定且无法改变,比如遗传疾病、某些事件的后果、内疚或为他人感到内疚。助人者若忽略甚至否认这些外在境遇的存在,则注定失败。而这些对内在天性的境遇而言,更是重要。这些内在天性的境遇包含:特殊的个人使命、与其他家人之间的命运纠葛、因思维被良知控制而导致的盲目的爱。
许多助人者可能会认为来访者的命运难以承受,因此想要改变它。而来访者不一定想要或需要改变自身的命运,难以承受此种命运的是助人者。如果来访者愿意接受助人者的协助,这不是因为来访者需要帮助,而是因为来访者想要帮助那位助人者。于是,助人者变成接受者,而来访者变成给予者。因此,助人者尊敬来访者的境遇,只在可行范围内进行工作。这种治疗受到限制且严谨,拥有强大的力量。在这里会出现的助人失序为:忽略、掩盖境遇的存在,不与来访者一起看向这些境遇。想要违逆境遇而助人,不仅会削弱助人者,也会削弱来访者,甚至也会削弱那些被强迫接受协助之人。
自以为是神的人,一定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来访者。
文|伯特.海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