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7 量子纠缠

2020-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仙亦恋凡尘

当我们把电子逐一发射出去,经过一个光栅,到达一个屏幕。电子首先无规则地在屏幕留下痕迹,最终居然形成了一个波的干涉条纹。这就是著名的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波粒二象性的存在,也是量子理论的实验基础之一。1924年,德布罗意还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公式,把波长和粒子的动量联系到了一起。

在物理的概念里,波是能量的传播形式。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非物质形态,在物质发生改变的时候会有能量吸收或放出。而粒子,是有实体形式的物质。同一样东西,既有物质形态,又有非物质形态,这点确实让人很困惑。波尔的理论是离经叛道的,他把人类的思维节奏都带乱了,以至于爱因斯坦也坚定地站到他的对立面。想想这些概念,如同鬼魅一般。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你不看它,它就飘移不定,你一看它,它就固化下来,难道人类的目光有着什么魔力,世界因为我们而存在?爱因斯坦对此的反对只是基于常识和哲理,但近代神奇的物理实验却一步步让天上的爱因斯坦感到尴尬。

宇宙间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在这个条件下世间万物才存在因果,才存在事物发展的方向性,也就是才存在时间的概念,没有什么能力可以超距存在,那样会破坏因果关系。但这一点基础却被量子纠缠效应推翻。这种思维被颠覆的感觉如同雷劈大脑一般。科学家把一对同时产生的具有纠缠效应的量子进行分离,可以在空间分离到无限远处。当你确定了其中一个量子的状态,与此同时,在远处的另一个量子也确定下相应的状态。这情况就像你把硬币的正反面分别投影到不同的两个地方,当硬币转动时,是无法确定它的正反的。但当按下硬币时,必然出现一边是正面,远方的另一边是反面的情况(这是我能理解的量子纠缠,可能描述的不准确)。这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两个量子,分别在遥远的不同的地方,它们是如何进行超距沟通的呢?

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来做理论性的解释。其实也没这个必要,因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列着复杂的公式,那只是专业术语描述的猜想而已。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神仙会的阶段。我认为最大的认识限制就是人类自身,我们受限于自身感官而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

人类所有的感官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拥有的能力,它让一个生物体能更好地捕食,繁殖。当人类的思维模式发生改变之后,人在短短的百万年间从进化的队伍中脱颖而出,迅速地用文明进化覆盖了生物进化。文明进化最重要的特征当然就是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一直都是以感官为基础的。事实上,文明进化的程度就是对人类感官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不管物理学如何进展,理论如何匪夷所思,我们都要想法把它变成我们能看到的形式。为此我们设计出超大的射电望远镜,安在地球上还不行,要放到太空中;我们设计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看到超小的粒子。为了研究原子的结构,我们弄各种超大规模的对撞机,看能从原子中能打出什么零件。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我们拼着命地拓展人类的视觉空间。但我们却从来没怀疑过视觉本身,这个当初只是为了找吃的,躲天敌而进化出来的能力。

人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眼见为实,反面就是眼不见为虚。眼不见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根本就不存在。同理,我们只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并不知道我们看不到的样子。我们只定义了我们看到的部分,从没定义我们看不到的部分。于是问题就来了,我们通过各种间接的方式似乎看到了“电子”的存在,“中子”的存在,各种“亚原子”的存在,后面还有什么夸克等等,词多得无可计数。但这些东西真的是你所看到的形态吗?事实应该是,这些间接的方法为了适应人类的视觉,结果只是瞎子摸象。一个摸到了鼻子,一个摸到了腿,然后还找到了公式,鼻子的大小跟腿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事实很简单,依赖且受限于人类的感官,我们目前没有完整地认识微观世界。

几只鱼在鱼缸里游弋,夕阳斜照下来,在鱼缸的几面都留下了光影。鱼儿们惊奇地发现这几个光影中有纠缠效应,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另外几个就同时变化。经过他们精确地测量,这是一种超距作用,于是大家愕然了。但他们永远无法跳出鱼缸,看看天上挂着的太阳。

另一个故事。魔鬼和人类玩抽牌游戏,抽两张牌,比对颜色,规则由人类定。人类先说,抽到同色的就赢。魔鬼发了五对牌,结果对对都是黑红两种颜色,人类输了。人类想,这一定是魔鬼在作弊。于是又说,抽到不同颜色的赢。魔鬼又发了五对牌,结果对对都是同色,人类又输了。这下人类觉得,魔鬼一定是听我说了后把牌换了。于是,第三次,人类改变了规则。魔鬼先发了五对牌,人类逐一指着这几对牌,随机说是同色或不同色。可结果,次次相反,人类还是输了。这下只剩下人类在风中凌乱。魔鬼没有作弊,出问题的是人类的眼睛和意识。

----------------观纪录片有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