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珍惜生命,谨慎考研

2018-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巴普伦达

3年前,我对工作充满着迷惑,对进入社会充满着焦虑,于是我选择了继续读研。
而现在,我甚是后悔,因为我读研后才发现,我并不是一个热爱科研,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更发现,国内的研究生导师,更是令人心寒。

到底有没有好导师?答案是肯定的:有!
但我没碰到过。

在我刚读研的时候,对于导师我是充满着崇拜与敬畏。
然而几个月过后,我就已经失去崇拜,甚至充满鄙夷。而到如今,我连敬畏都没有了。
最初,我以为是我的运气不太好,没能选择一个好导师。
但后来,跟诸多读研的同学交流后,才知道,我并不是算惨的。
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至少在工科,研究生导师十有九坑。

导师让学生当“保姆”、干私活,不顾学生死活等现象基本是一个常态。
究其原因,是导师们从心底里就没有把学生当学生,甚至没有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为什么没有把学生当学生?我总结为两点:过分的权利,缺失的监督。

过分的权利导致导师可以任意决定学生毕业与否。
而学生们们敢怒不敢言,因为无法接受退学带来的困境。

缺失的监督导致,导师们评职称,名义上在比拼学术成果,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在比拼谁包工头当的好,甚至说是比谁奴隶主当的好。
要想驴子干活,无外乎胡萝卜加大棒。许多导师看到人家评上教授的大棒比他厉害,于是开始效仿。
学术上根本不指导,甚至瞎指导。但逼成果比谁都凶。用“毕业”来威胁,用言语来羞辱。

如果说“导师像奴隶主一样欺压学生”这话有点难听。那,换一个说法:“奴隶主热心科研事业。”

有人说,是流氓们有文化了,于是当起了导师。
但我更相信是制度,让他们变成了流氓。

也有可能有一天我成为导师,也变得如此不堪。因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但我依旧希望各位新的博士,在你们成为导师之后,能感同身受,不同流合污。
我更希望,教育部能够出台一些措施,首先把导师的“权利关进笼子里”。然后,成立监管部门,对于导师的学术违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

劝告各位,找不到一个口碑好的导师,还是别读研了吧。

高调劝读研的张雪峰自己都没有读过硕士(郑大没拿到学位证的),他靠这个挣钱,他算利益相关,所以说的话可信度有几分?
当然也得说,他说的很多也不是假话(比如:学历歧视)。但他并没有说全部的真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