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晴秋|不如就闲逛吧
按计划,八点去太湖源风景区,沿S205上行5.2公里,临安K186路中巴直达。
到景区门口下车,抬头望见一条银链当空舞——也建有玻璃栈道。门票83块,玻璃栈道78块。野山爬惯了,比这险绝壮观的玻璃栈道也体验过,真心觉得太贵,不值得。与闺蜜一说,闺蜜也觉得不如随便走走。于是我们决定不随他们进去,步行下山。
公路一侧傍山,一侧临南苕溪,溪那边又是连绵的群山。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刚过,太阳却如春天般明媚,下行正好还背对太阳,不但后背晒得暖烘烘的,也不用担心晒黑脸。
沿公路不紧不慢地溜达,一边望远山观近溪,四下打量,一边与闺蜜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车少人稀,空气清新,间或再深吸上一口,直达肺腑,通体舒畅。
怎能不好吃 想拔……霜融本色现。像花儿一样的矮脚青满面油光,碧绿锃亮,富养的“绿花瓣”厚实饱满,仿佛还没喝饱,张着大嘴,“吧、吧、吧……”贪婪地吮吸着。黄银杏叶儿此时甘当起绿叶,化为秋泥,“众黄捧青”。
寒霜后的大头青最好看最好吃。一盘端上来,犹见海上青山,其实一点水没加。叨起一筷头塞进嘴巴,轻咬,菜汁四溢,清香上盈,绵软糯香,细嫩无渣。尤其是厚白菜帮,瘫软着,似肥肉,有入口即化之感,却微甜不腻。进山连吃了两顿,每次都早早地一星半点儿不剩。
红萝卜也探出半截细长的身子,引诱你贼心陡起……终究没贼胆,咽着口水,按捺住拔的欲望,依依不舍地走开。
直到瞅见一大株黄野菊,发现野地里的香荠菜——终于可以下手了!
三下五除二摘了一大捧野菊花,荠菜,就不能这样没轻没重了。把铺散一圈的荠菜叶儿收拢,食指、大拇指捏着荠菜的根部,轻轻慢慢边晃边拔——要连根,荠菜的根最香。刚下过雨,地比较松软,并不太费劲儿就拔了出来。凑鼻下闻了闻,又递向闺蜜:“这才是我们小时候荠菜的味道!”
其实,菜场卖荠菜的很多,绿绿的,水水的,叶子长长的,披头散发,没筋没骨。也香,香得有点不对味,每次看到,就想起野地里虽小也不甚光鲜的荠菜,就一点没有了买的欲望。
下次再来,是不是带把小铲呢?小时候可是挑荠菜的好手,虽说荠菜叶有的像孔雀羽毛,有的如小菠菜,有的与蒲公英类似,品种多,易混淆,可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显微镜下的雪花,朵朵美丽。如果野地里有荠菜,我打眼一扫,就能于一朵朵绿中迅速捕捉到它的欢颜。
南苕溪边有家民宿,很有文艺情调。门口摆了一张2米多长,1米多宽的大木桌,桌上好多盆肉肉、小草等绿植。
我们围着民宿转了一圈,边上种着蔬菜,溪里养着鸭子,迎着阳光的溪景房,大落地窗,铺着雪白床单的大床上,洒满阳光。
转回来,阳光正好斜穿过来,照着大木桌,普普通通的小草也熠熠生起辉来。我们于此小憩,享受这现世的安稳,岁月的静好。
再往下走,山这边一户人家院门大开,靠门口一侧摆着几盆超大盆景。溜进去发现院里满满当当,大大小小、盆景根雕都有,不过看上去都灰头土脸,一付缺少关爱的样子。是因为灰头土脸卖不出去老板无心打理呢,还是因为无心打理灰头土脸才卖不出去呢?
屋门也都敞着,一间应该是作坊,堆着成形没成形的根雕。还真发现“宝贝”起了买心:一只根雕花架,造型简单自然,蜿蜒支撑起两个托,一个高约50公分,一个高约80公分。里里外外喊老板,无人应,不禁为这些宝贝叫屈,悻悻离开。
继续前行。路边突现一庞然大物,初见突兀,尤如走进海关堆场,四四方方的“集装箱”堆着叠着,形成错落两层硬朗的外形。再看与四周又相得益彰——“集装箱”外挂满了老式雕花木门窗。
我看着不是塑料的,也不是仿古做新的,就是旧的刷了层清漆,破损残缺都摆在那,刚劲的“集装箱”立刻柔美起来(我是当真的,收罗这些可不仅仅是钱的事,心里对老板肃然起敬)。
闺蜜一见很激动:“当年我们家就这样的……那些木梁拆下来建了十三座桥……”
思绪飘远,再飘远……
哪一扇窗里,理云鬓,贴花黄?
哪一道门旁,回首,却把青梅嗅?
又是透过哪扇小轩窗,看见正梳妆?
……
满目河山空念远,飘叶时节又悲秋。
低头看着手中的野黄菊,想着求而不得的根雕花架,怕也是无缘吧!不如怜取眼前物,比如这捧——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