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选择丁克到底是选择了什么
我们能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谈这件事儿么,真的挺难。因为从表面上看, 选择就只有两种,选择生育,和选择丁克。
如果我们的讨论对象是自我安全感强,敢于正视内心和实相间差异的有一定程度上的觉知的人,那么其实细分起来有以下几种:1.主动有计划的生育;2. 意外被安排;3.主动有计划的选择不要后代;4. 因为生理心理原因生育后代这件事不可实现,于是被动选择做丁克家庭。
分清楚类别后,那么澄清一下上述2、4 都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因为2,有可能是违背主观意愿的:不管是接受了生命轨迹安排,或是处于任何原因不能修正这个出于非主观意愿所产生的结果,都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4,属于不深挖不知道到底是不想延续后代还是不能延续后代类型。很多人因为不能而变成丁克的鼓唱者,其实是无法直面自己需求欲望和能力之偏差的表现。话说的轻松,我也知道这个是生计大事,所以其实很值得同情和敬佩,真心希望属于这类的各位放下执念,明白生命安排自有其意义;或早日借助于科学手段完成心愿。
现在我们来看1和3。
首先,我很想知道,现在还有人生育是为了养儿防老吗?我自己独生子女,父母那带好像早早就没有了这种意识,希望我自己精神独立,经济独立和生活简单幸福。他们好像也明白作为第一代移民的父母,要面对着什么样的生活。相比同辈人中,大多数还是选择了留在父母身边。有的是从未离开,有的是兜兜转转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不得不说,在国内家家户户恨不得住在一起,不住在一起也住在一个小区,真的很方便。无论这结果是个人意志所为还是遵从父母意愿,是不是无悔自己的选择,从30-50岁这个人群中,是很少能问出个所以然的。
我有次跟一个许久不见的小学同学叙旧,在各种大唱共产主义好之后我问了他一句,那么好,那你以后会让孩子进体制么?他想都没想说不会,我会让孩子出去看看。所以么,他其实不知道,他对自己的选择所抱的所谓“信仰”,是一个“不得不”的结果,不得不这个选项,当然不愿意传给下一代。在一个大环境下作出最利己的选择是一回事,心底里真正认同的信仰是另一回事,好多人分不清各种区别。
在这,不得不再插一句题外话:为什么是30-50岁的人都会硬抗自己的选择呢,其实它应了龙应台那个比喻:30岁摸索好了自己,开始进入暗夜森林,50岁(或者有的人更久,有人更早)走出森林进入平原,开始从新联结以前的玩伴。会有人在森林行走过程中修正道路吗。有。但是很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年时候同学旧友相聚少:大家都忙着在死扛自己选择走的路,咬牙趟过森林。之后回到平原开始重新同学聚会,我婆婆这几年把各个年龄段的同学都联系上了,回首往事侃侃而谈乐此不疲。
扯的有点远。18-30岁我们所经历的与原生家庭的剥离,其实很好的抑制了我们成为巨婴的可能性,以及父母在情感上过度依赖的走势。情感上的过度依赖是一切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的trigger,人开始变得疲沓,活的没有界限,没有个体感。这是亚洲文化的通病。想想有五个孩子的我奶奶,和我家隔壁的老太太卡罗琳,那状态简直是差的不要太多。我奶奶六十岁后身体每况愈下,晚年也算子女成群被轮流照顾,但是爸爸姑姑大伯的辛苦也是独生子女这辈看见了会后脊梁冒汗的。隔壁家的卡罗琳也是很早开始守寡,人家生活的干净独立,想热闹时候请人来家里做客或者去看剧,想清静的时候自己守着个大house修剪花花草草。你说生活是要温暖还是自由,真不是很好取舍。
我一直以为在孩子成人后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相互独立,明白各自生活的界限,在精神上互相支持。在这点西方世界是个很好的典范。所以这里好像不用背井离乡,也能过上自由独立于原生家庭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说,养儿防老确实很普遍,但是开明的父母,从我上一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就算没出现,到了我们这一代,那些遵从了父母意愿而留在身边的一代人,也开始思考让孩子远走故土,背井离乡。这很关键。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后代选择适合栖息、宜居之地繁衍,都是生命个体对自然选择所做出调整的做法。
我们的血液里有我们的基因,生命的延续说自私点是自己基因一脉的延续。《超体》里面的摩根弗里曼说,人类追求的东西无非是永生(immortality) 和繁衍(re-production): 所谓对周遭生态人文环境感到安全,人类才会才会考虑繁衍下代,栖息地不安全的时候,人们则会追求生存,也就是个体的永生。 或者换个角度说,只有克服了生存挑战(Immortality), 比如在意识到大环境不适宜居住的时候举家迁徙,或者背井离乡,人们才会考虑繁衍下代。
所以再看看丁克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择,丁克是对所栖息地并不抱有乐观看法,于是选择追求个体不朽immortality并且不为生存挑战而战。站在时代大环境和时间的长轴里看,其实是在自然选择中对自己这一脉血液基因的自动弃权,仅此而已。
文到最后,再强调一遍,这里讨论的只是,类别3,自主做出选择成为丁克的一类人,有别于生理心理状况导致的被动丁克。如果不幸对号入座,那只能奉劝各位看开,所有的安排都是生命该有的安排,臣服生命的安排值得敬佩,然而“不得不”怎样和假装真正的相信,分别之大不限于一个次方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