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悟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生活感悟也比较多,然后陆续在不同的场景下和不同的人聊天会产生更多的共鸣和各种懵懂的想法感悟...积累的有点多了,脑容量不够需要写下来....
关于人际关系
很多国内外心理学家都说过了,人是活在关系中的,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想想读书年代我们大部分人是被学业困扰的,而成人后大部分情况下是被关系困扰的,友情关系、同事关系、亲密关系到后来是亲子关系,以及全世界问题的婆媳关系等等;
又回想到我们妈妈那个年代很多人还经历了非常难搞和痛苦的“妯娌”关系,这么多关系围绕你生活的日日夜夜。我人生中最早浮现的关系是我妈妈和我奶奶的关系,一直犹如母女俩一样的和谐舒服,奶奶一直欣赏妈妈的能干和人缘很好、魄力等等(爷爷也是从小教育我们要像你们妈妈那样敢于动手去做事情,不要畏首畏尾...),妈妈喜欢奶奶的温柔善解人意;导致后面我成人后很多人提及婆媳关系不容易相处的时候,我坚决不相信,还对那些说的人“哼哼哼...是那种发自骨子里的不相信。其次是最强烈的糟糕的关系妈妈和婶婶间的妯娌关系,像我这种在大家庭温馨朴实环境中长大的阳光孩子,现在回想最消耗我妈妈的是那段妯娌关系,消耗了她不少,好在后面叔叔一家人搬离到县城生活,这样的不好的关系就终止了;有了距离后,这段关系后面都是逐步良性发展。而我们这代人比上代人幸运的地方是几乎很少会碰到“妯娌”关系问题;但是其他关系问题可能会更突显。
核心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何让关系滋养彼此而不是消耗彼此?!我自己的感悟最强烈的一点是放大对方的优点,缩小对方的缺点!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或者有不够好的地方,或者不同的特点,比如我妈妈的脾气非常暴躁而我爷爷奶奶都是放大她的优点,奶奶有时候也有点小心眼,但是大气的妈妈看到更多的是她的温柔善意。同时上辈的这种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的处事为人方式,必然影响我自己也是类似方式这样去处理自己的身处的关系中,虽然也会力不从心,但是会一直竭尽全力,哪怕是“蒙骗”自己也行。也许是童年让我的心透亮的,没有蒙过什么“灰尘”所以这方面的能量一直比较强。反之如果从小在比较被“挑剔”的关系氛围中长大,也就是做得好的地方不太被表扬,稍微做得不符合对方标准的就被挑剔被放大,这样至少长达10年的成长模式肯定会形成你的“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等成人之后在相处的各种关系中也会用类似方式应对。
另外最近也看了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里面有谈到一些观点也分享给大家
1.人性复杂而矛盾。关系的本质是谁为谁承受焦虑。这点我理解不是很透彻
2.没有麻烦就没有关系。这点我从童年的友情开始就一直是类似模式,好比去年回老家,我中学时代的镇长闺蜜会请假陪玩我一整天还护送我回家...我是老是麻烦别人的那个O(∩_∩)O哈哈~
3.在关系中能做自己的程度,就是这个关系对你的滋养程度
4.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可以称为家里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