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读寄宿学校的孩子被我说服转学了
小学刚刚开学没几天,我偶尔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照片,某学校的开学典礼异常大片,我忍不住留言:你女儿读的什么大学啊。
朋友没有在朋友圈回复,直接私聊了我。
来回几条信息中我看到了朋友的纠结,他送女儿读了寄宿学校,第二天参加的开学典礼他看到女儿一脸的难过,导致自己也纠结起来,想不通送女儿读寄宿学校到底是对是错。
再加上同宿舍的妈妈对他说:我昨晚去看女儿,你女儿对我说‘阿姨,你能抱抱我吗?’。
我听到这里眼泪“哗啦”流了下来,我从头到尾肯定了读寄宿学校的坏处,搞得朋友的立场也变得不坚定了。
我指责朋友说:你怎么送之前也不问问我啊!你怎么那么蠢,送孩子去读那种学校,这种学校跟我承诺孩子可以考清华北大我都不稀罕。
我又接着说:我不相信有孩子真正喜欢上寄宿学校,不接受这个决定的孩子,在周末回家的时候是雀跃的,但是回到家一天后,一想到自己马上又要离开父母,难受的感觉又涌上来,在知道自己没法改变这个事实时,他们也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更多的感受他们是积压在心里的。你忍心长年累月让孩子反反复复经受这样的煎熬?你觉得这样的煎熬对孩子是有利的?
我又很干脆的说:明天就把女儿接回来,学费不退你就当做生意赔了这两万块钱了。
于是,朋友在接下来的整个晚上一直在联系朋友,看看别的学校还能接收孩子上学不。
终于,第二天早上,朋友来电说:潘姐,你今天有空没有?跟我去接孩子回来。
我们去了学校。
校长亲自给我们洗脑。唉,对于我这样对孩子自有一套的顽固派,谁还能给我洗脑啊。为了避免不跟校长辩论,以免过多延长退学时间,我们对校长一听是从唯唯诺诺。
我是最反对送孩子读寄宿学校的人,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我觉得寄宿学校是类似训练马戏团的地方。很多父母在我面前兴高采烈谈论孩子因此得到的自理能力的提升时,我也不忍泼他冷水,但是,我的心里总有这样的声音在回应:就是把猫啊狗啊丢到这里来训练,它们也不会比孩子差多少,它们也会在规定的时间里该干嘛干嘛。
孩子越小越依赖父母,越是需要安全感,越是要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小小的孩子倍受想念父母的煎熬是不可取的,孩子没法体会你的用心良苦,他只知道自己的切身感受是什么样的。
你不负责任的把孩子从身边推开却口口声声对孩子说:这是为你好。
孩子因此得到的体验是特别不好的,他会想家,他会想爸爸妈妈,可能他还特别怕黑,可能他还不敢一个人睡。。。。等等等等所有的感受都不会给任何孩子觉得离开父母是件好事,但是你告诉他这是好的,这会让他产生疑问:我的感受是不对的吗?
这样的疑问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因为越小的孩子,他具备的很多常识就是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来得到的。
他得到的体验要与他获得的感受是一致的,这样的方式才是获取知识的正确方式。
当他的感受与父母传递给他的知识有了冲突之后,他就会怀疑自己,到底我妈说的是对的?还是我的感受是对的?
而且,在他的感受想要得到回应时,他无法去倾诉,他找不到倾诉对象。可能你会说:他有很多同伴啊,同龄人不是能更好的相互沟通吗?
我家宝仔哭闹或者碰到的一些问题,我是需要绞尽脑汁去想该怎样才能让他说出他心里真正的感受,很多时候我要帮他说出答案让他选择,很多问题是经过多次沟通后才得到答案。
孩子的成长阶段这种现象是经常会发生的,难道你敢说没有?说没有的,那是你没有去思考孩子哭闹背后的问题。
校长当时对我们说:来这里的孩子都要经过这个阶段,有的孩子在地上哭闹打滚,现在翻照片给他看,他自己也觉得好笑。现在考上某某好学校了呢,他的父母很感激当时能狠下心来。
我有一万个理由反驳校长的这个言辞。可惜,我不是来开辩论赛的,我把话通通往下咽。
孩子的妈妈全程眼里含着泪水,我也无所顾虑的让泪水流下,我违心的对校长说: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家长的问题,我们自己受不了,总觉得我们家这孩子太内向了,不适合住校,而且妈妈在家也难受,想起孩子总这样,所以我们还是决定让孩子回去。
校长又滔滔不绝:就因为内向,你们为她好,更应该狠心让她得到锻炼。。。。。
孩子当时就被我们接回来了,吃午饭的时候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她爸爸偷偷对我说:真的被憋住了,平时没有那么多话。
回家了几天的孩子,连着很多个晚上,半夜爬起来到厅里转两圈又回去睡觉。爸爸觉得反常又不知道能怎么办好。
只能尽可能的带着孩子各种玩,怀着内疚的心情尽可能的去弥补这三个晚上带给孩子的伤害。
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学前班的每个放学回家时,都能自觉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常常对爸爸妈妈说着对上小学的憧憬。
去了寄宿学校三天再回来,转到新的公立学校,她天天告诉爸爸妈妈她不想去上学了。
把小女孩从寄宿学校接回家的路上,我偷偷问她:这个学校好吗?我们家也有一个和你一样大的小弟弟,如果你觉得这个学校好,我也送他来。
小女孩立马回答我:不好,别送他来。
我接着问:为什么?哪里不好?我看着挺好啊。
她滔滔不绝起来:这个学校不给人玩的,下课也不可以玩的,每天只有吃完饭那一下子是可以随便玩,别的时候都是不可以玩的,玩了就会挨骂。
这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亲口对我说的话。玩是孩子的天性,该玩的年纪你让他压制自己被动的去学习,我不敢相信她会成为喜欢学习的孩子。
我总觉得这样的孩子有一天他所有的压制会集中爆发出来,他会有某些极端的表现,也许孩子在我们看来他一直风平浪静,我还是敢肯定的说他的内心肯定经常有狂风骤雨。
作为父母的我们,真的很不该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处在新时代的孩子,作为父母还是用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对待他,你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按照工厂流水线模式建立起来的学校,本来就要求家长更多的去思考该把什么放在首位,把好成绩和盲目服从放在首位的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合思想自由的新一代了。
处在思想自由的时代,我们却过多的要求孩子接受流水线模式的教育,流水线的教育其实也能学会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
但是我们一位的追求标准答案与分数,就会导致压制孩子固定模式化去背标准答案。长此以往,不但丧失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也不会提出问题,包括不会反问、批驳、质疑。
不会了辩论,是因为不会思考。
不会思考,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与父母,从来就不教这个,也不要求这个。
学校里教的,是正确的标准答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怀疑批判是不允许的,分析和实证则是不训练的。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靠中学时代平面几何打下的底子,还得当时就喜欢这门课才行。甚至就连理科的课堂,也往往只有科学手段(技术和技巧),没有科学方法,更没有科学精神。
我认为科学精神是新时代的孩子应该具备的精神。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实证精神的总和。
缺乏这个,结果是谁都不会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丧失了自我。自我的丧失,必然伴随着道德的沦丧。
因为真正的道德,必须也只能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
我们口口声声希望孩子会感恩,你教会了孩子爱自己了吗?你是不是把最低的要求忘了,只去追求更高的要求呢?
也许,寄宿学校并不是我所看到的那么一无是处。把这件事说出来,其实是希望你能把对待孩子的要求放低些,真正去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