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了一家乡村中学(那些年,我怎样当老师001)
作为一名曾经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奋斗过二十年、其后又在教育培训行业里奋斗过十几年的人来说,现在,我将自己二十年职场的体验告诉大家,也将其后十多年教育培训行业中的酸甜苦辣,也告诉大家。
当然,我也必须告诉你,我的这些职场经验,是不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有所帮助,我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最近十多年,我在教育行业,对学校教师的生存情况,我多少了解,耳朵没关上,眼睛没闭上,都清楚。
这十多年来,我在全国各类学校最起码做了一百场教育讲座、学术报告、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顺便采访了从教育局局长到一线普通教师差不多一百多人,至于国内的名师,我也差不多采访了五十多人,其中,著名的教育家式的人物也有五六人之多。所以,对学校教师的生态还是非常熟悉的。
我就先从我自己说起,先回望我在学校的二十年,是如何生存的。
大学毕业后的四年,我分配在家乡一个乡村中学教书。这所中学,也是我的高中母校,我不得不说,我非常热爱我的母校。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所学校现在早已经并到了个大镇子上的一个中学了。
很多人可能也都知道,这所学校被我写进过小说。在小说里,中学叫水廓中学,那个镇子,自然就是水廓镇。
虽然我热爱我的母校,但是,我的母校毕竟是一所乡村中学。在我进入这所学校的时候,语文教师队伍还没有一个本科生,直到我分配到母校,这样的历史才结束了。听说,这还是我们校长待在教育局三天三夜努力的结果。
当然,这在学校是个好事,然而,落到我的头上,就成了坏事。我就这样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就好像没有上过大学一样。
虽然我热爱我的母校,但是,我的母校毕竟是一所乡村中学,所以,凡是乡村中学所有的积弊,我的母校一个都不缺。
譬如,就在我进这所学校时,教师上下班也点名,但点名时间就相当迟,一般都是要到八点钟以后。因为,八点之前,点名的人都没有上班。这一来,我们要陪学生早读的人,就得早点上班。早点上班的人,在八点钟就无需点名了。
1980年代中后期,规范的教学秩序与办公秩序,在一个乡村中学里,如果能存在的话,那注定是天方夜谭了。
我们几个刚刚从大学里过来的年轻教师,其实是希望正正规规地点名的。不然的话,像什么呢?我们是到一个学校工作,可是,这个学校就像一个乡下卖菜的地方,连个生产队的样子都不如,你是让我们笑好还是让我们哭好呢?
我们还记得那个点名的校工,是个女的,合同工,人长得也蛮好看的,可惜有一只眼睛不行了。我们都叫她小涂。她姓涂嘛,所以,点名的事,也就基本上是糊糊涂涂地。但是,学校对她也没有什么可责怪的。她是民办校工,她的丈夫倒是周而正之的公办校工,是父亲办了退职后,他顶替的。那时候,顶替当时竟然是一种制度哩,是以顶替来替代招工招干,以此来解决国·家·干·部身份的人子女的就业问题。但这个校工可能学历上有点问题,初中还没有毕业,便不肯学习了,高中也不肯上。当然,现在可以公开把他的情况说清楚了。他是有点智力上的障碍的,只能做做敲钟、油印这样简单的工作。看大门、打扫操场与道路,也能做得非常漂亮。学校里任何一个人都能对他吆喝,他也把所有的老师都当作领导,把所有老师要他做的事,都能做掉。像他这样的人,顶替了父亲的工作后,是不能完全顶替父亲原来的工作,于是,便只好在学校做了校工。但他是公办工友。这让很多人都羡慕嫉妒恨,但是,没办法,人家生得好,一生下来就是干部子女。
我还记得,那个工友姓刘。名字我也记得清清楚楚,但是,在这里我就不说了。
另外我还记得一个姓刁的校工,情况也跟姓刘的差不多,也是属于智商不在线的状况,但因为父亲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因而,他也就能得到照顾与安排。
这没办法,这是人家命好。娘胎里就替他准备好了好出路。不像我们,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了。
我们是青年语文教师,当时,语文教师是要看早读课的。
陪学生早读时,也会有学校领导来看着,看谁没有来,看哪个班没有人管。但那也是做做样子的。没有哪个领导愿意起那么早。谁不贪恋个被窝呢?再说,他们就是看看,也不记录,也不上报。最多,遇到该当班的人没有来,跟你说一声下次注意。但到下次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不是这个领导当值了,于是,也就没有再跟你说下次注意一点了。
后来,渐渐发现,早读课基本上是没有老师陪伴的。学生也有迟到的,也有不来上早读课的。为什么呢?学校有一些寄宿生,也有走读生。走读生,他们不可能来得及上早读。那时候,又没有哪个家长有汽车接送,别说汽车,有个自行车就了不起了。但是,那时候,家长哪里会操这个心?
我教语文,做班主任。这样,就必须每天起来看班。当然,那时候年轻啊,对工作又有着无边的新鲜劲儿,有使不完的劲。那劲头儿,我们校长说,这小伙子,能扛起一座山。
但是,就这样扛了一两年,也松下了劲了。
松劲之前,我没有计较过别人;松劲之后,因而也就没有人来计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