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兵伐楚:老将王翦的城府
春秋战国故事379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采用尉缭的计策,再次谋划攻打楚国,问李信说:“将军估计攻打楚国的战役需要投入多少人?”
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人。”
秦王又召见老将王翦询问。王翦回答说:“李信用二十万人攻打楚国,必定失败。依我的愚见,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暗中考虑道:“这老人确实胆小,不如李将军勇敢。”于是罢免王翦,任命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率领二十万士兵去讨伐楚国。
李信攻打平舆(楚地,今河南平舆县北),蒙武攻打寝丘(楚地,今河南固始县东南)。李信年轻勇猛,一鼓作气攻破平舆城,于是率兵向西,又攻克申城(楚地,今河南南阳市北),派人持书信,约蒙武在城父(楚地,今安徽亳州境内)会合,想要合兵攻打邾城(楚地,今湖北黄冈市西北)。
再说李园杀死春申君黄歇,拥立楚幽王熊捍。熊捍是黄歇与李氏所生的儿子,在位十年后去世,没有儿子。此时李园已死,群臣于是拥立了宗族子弟公子犹,这就是楚哀王。楚哀王在位两个月,庶兄负刍击杀了他,自立为王。负刍在位三年,听说秦兵深入楚国之地,就任命项燕为大将,率领二十多万士兵迎战,水陆并进。
项燕探知李信的军队从申城出发,亲自率领大军在西陵(楚地,今湖北黄冈市西北)迎战,派副将屈定,在鲁台山等地设下七处埋伏。李信自恃勇猛,一路前进,遭遇项燕后,双方开始交锋,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突然,楚国七路伏兵一起杀出,李信抵挡不住,大败而逃。
项燕追赶李信,气势汹汹,三天三夜不停歇,秦军七个都尉被杀,士兵更是死亡无数。李信率领残兵退守冥阨(楚地,今河南南阳市西南平靖关),项燕又攻破冥阨。李信弃城逃跑。项燕追到平舆,将楚国的失地全部收复。蒙武还没赶到城父,就听说李信兵败,只好退入赵国境内,派使者向秦王告急。
秦王大怒,削去李信的官职和封邑,亲自驾车前往频阳去见王翦,问道:“将军预料李信用二十万人攻打楚国必败,现在秦军果然受辱。将军虽然患病,但是能否为我勉强起身,带兵出征一次呢?”
王翦拜谢说:“我自从生了病,疲惫昏乱,心力都已衰竭,希望大王另选贤能的将领任用。”
秦王说:“这次出征非将军不可,将军千万不要推辞!”
王翦说:“大王如果不得已一定要任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说:“我听说,古代大国设三军,中等国家设二军,小国设一军,作战时军队即使不全部出动,也不曾缺乏士兵。五霸威震诸侯,他们统治的国家不过千辆兵车,以一辆兵车七十五人计算,从未达到十万人的数额。现在将军必须要用六十万人,这是古代从未有过的。”
王翦回答说:“古代约定日期开战,双方先列阵后交战,步伐都有常规,使用武力但不刺杀已受伤的敌兵,声讨罪行但不兼并对方土地。即使在战争中,也蕴含着礼让之意,所以帝王用兵,从来不用太多人。齐桓公治理内政,能作战的精兵不过三万人,尚且轮流使用。反观现在,各国战争以强凌弱,以多欺少,遇到人就杀,遇到地就攻,斩首敌军动辄数万,包围城池动辄几年。因此,农夫都拿起武器,儿童也记载于兵册,这是形势所迫,即使想用少的兵力也不可能。何况,楚国疆域占据东南,号令一出,聚集百万之众,我认为六十万人恐怕还不够,哪里能再减少士兵呢?”
秦王感叹说:“如果不是将军精通军事,决不能透彻到这个地步。我听从将军的意见!”于是用后队的马车载着王翦入朝,当天就任命他为大将,把六十万将士交给他,仍然让蒙武做副将。
王翦的大军临行前,秦王亲自到坝上(即白鹿原,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东)设宴饯行。王翦举起酒杯,为秦王祝寿说:“大王喝下这杯酒,我有一个请求。”
秦王一饮而尽,问道:“将军有什么话要说?”
王翦从袖子中拿出一个竹简,上面写着咸阳几处肥沃的田地和宅第,对秦王说:“请将这些赐给我的家族。”
秦王说:“将军如果成功回来,我必定与将军共享富贵,何必担心贫困呢?”
王翦说:“我老了,大王即使用封侯来犒劳,我也像风中的蜡烛,能有多少光亮的时候?不如趁我还在世,多要些肥沃的田地和宅第作为子孙的产业,让他们能世代蒙受大王的恩德。”秦王大笑,答应了他。
王翦出了武关,又派使者五次向秦王请求园林池塘。蒙武说:“老将军所求的财物,不是太多了吗?”

王翦悄悄告诉他说:“秦王性格强硬严厉,而且生性多疑,现在把精锐的六十万人交给我,这是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我。我之所以不断求取田地、宅第、园林、池塘作为子孙的产业,只是为了让秦王认为我胸无大志,能够安心罢了。”
蒙武说:“老将军的高见,我自愧不如。”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