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IT·互联网教育

脚手架后面的新大楼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段继显

东方的小火球虽说是暖暖的,但天空还是冻成了一块蓝色的绸缎。要下田的庄稼人、瞪着脚踏车进城的年轻人、急急忙忙上学的孩子们,一个个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心中想着要图个早,而保七中的校园里,此时早已忙碌了一个时辰。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吵得懒睡的巢鸟儿一翻身,就把树梢的露水摔个两瓣;许多老师在逐个检查昨天布置的功课,清晨的路面早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显得有点惨白而坚硬。墙壁的巨幅画贴儿,将一座座大楼包裹得风流年少,夹在两幢教学大楼间的红旗飘动着,让所有人都在注目。此时此地,让每一颗心久久地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存在——奋斗——学习——前进!

工地上、废墟旁,树蔫了、草枯了、水瘦了,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有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劳作、全身投入,让此地生长出一座雄伟壮丽、规模宏大的建筑。随着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即将平地而起,将勾画出一个壮丽宏伟的美丽蓝图,在那块草创的原始地基上,一定会诞生一个孩子们渴望的如城里人高贵的学习宝塔!不久之后,那些手工作坊般的教室、杂货场似的休息间,渐渐地将走向历史。在高高的脚手架下,一堆堆淤土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似乎还要阻碍通向变革更新之路,可是当六十套廉租房为拥挤的教书人解困了的时候,大家明白了,是谁为我们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的校长。一个个家庭的困难、一个个施工的难题,在困扰着他。家长们的等待,学生们的呼唤,教师们的热盼,象是一颗颗钢钉,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让人坐卧不宁;又似一个个彩球,怀揣着同一个梦,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优质的读书环境。这个世纪难题,代价再大,阻力再多,也得使出换身解数,一点一点化难成祥,让老人、孩子、父母、夫妻和老师们,在仁爱的编织中,从现实奔向康庄大道。因为有一个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校长,每天拂去烟尘,迈着有力的步子,奔走在校园内外,他苦苦地盘算着沙子、钢管和水泥……,渐渐地疲倦了、消瘦了、沉默了,话语中没有了太多的激动,因为他明白自己正确的绸缪,这是几百年来恁是谁,想都不敢想的杰作。也更加坚信:先人之忧而忧,后人之乐而乐,只要捧着一颗良心,根本无需激动人心的语言。时局犹如一盘磨,而推动这盘磨的,却是学校最辛劳的人——校长在后面默默地操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领跑者的带动下,有几个人坚定地沿着271工程的轨迹高歌猛进,后面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教学改革大潮之中,形成一股洪流,一个高潮。这是一种燥动,这也是一种胎动,不久会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也许,工地旁那高高的脚手架,就是一个闪亮的路标,尽管仍未完工,但在它的后面,一栋崭新的大楼已经矗立起来了。清晰地记得,每次开学、升旗仪式和周前会上,那种熟悉而沙哑的声音,只有深深懂得发展路上没有平坦的人,才会怦然心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