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六讲王安忆30个笔记

2022-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二王

六 生活经验——重要的是内心

>> 但是真正来衡量一个人的生活是不是丰富,恐怕更取决于心理经验。

普鲁斯特一个人躺在床上,生活是优渥的,不需要谋求衣食,一天到晚沉浸于冥想。他向我们证明,冥想的能量同样足够促成伟大的小说家。

>> 当然,今天的生活确是越来越走向同质化,这是一个困扰全世界作家的问题,所以作家笔下最常出现的就是主流以外的人。流浪汉、精神病患者,或者是性取向异常的人,为什么这类人会成为作者笔下的故事呢,因为主流生活已经格式化,唯有往主流外面的边缘地带去寻找艺术的对象。但这只是一个策略,本质性的还在于内心。

>> 就是“我要创造,我渴望创造”。

第二章 漫谈阅读与写作

>> 阅读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

一 语言的魅力

>> 曾经,有一位学者反对双语教学,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学会一门语言,那就是母语,然后再去学习别的语言。后天学习的语言,再怎么都是有隔膜的,和你的生命、血液没有直接关系。“母语”这词起得很好,不意味所有的语言,而特指那个和你特别亲密、骨肉相连的语言。

>>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爱好,就是喜欢听别人说话。

四 诗与真

>> 我渐渐想到,我必须有一个强大、更合理、更有说服力的文字世界,才能抵抗当时所身处的这个灰暗、让人打不起精神、平淡无意义的世界,这可能就是我们写小说的人的内心驱使。

>>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要创造一个和现实世界对抗的存在,不是用假来对抗,而是用诗。这个“诗”,我以为是泛指一切艺术虚构,对我们来说,就是小说。

五 文字里的生活

>> 我的生活似乎从来是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实际当中度过的,就是吃饭、睡觉、和父母相处、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另一种生活则是在文字里,它给了我一个另外的空间。

第三章 细看类型小说

>> 写作的才华也许是一份天赋,还需要社会实践、生活经验,即来自某种契机,但是毕竟还有后天努力的部分,如认识,想象,组织情节、叙事结构等等技术性的条件,是可能也是必需的学习训练,这也是我在教授小说课程中的心得

一 类型小说的模式

>> 类似中国当代的电视剧,有一个既定的模式。开头部分,很快给出悬念,不会消耗读者的耐心;然后就是延宕,延宕中适时给出一点线索,以持续读者的好奇;给出线索的同时,又派生新的悬念,将延宕维系下去——延宕和派生并非空穴来风,平白生起,而是与现实生活有关。这现实生活倒不一定非是你我他所经验,相反,类型小说钟情的题材,往往在日常性之外,传奇的色彩必不可少。

七 怎样才称得上一本好小说?

>> 无论哪一类,当一部小说好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很难把它分类了,也就是说超出分类了。至于好小说的标准,很难说它有什么,只能说它没有什么。它肯定是不无聊,它也不低级,它还不乏味。

一 小说的存在

>> 所以,我们的世界有一部分,是不能证实,但同时并存着的,我们不应该忽略它的价值。

>> 它传达某一种信息给你,你必须通过你的想象,重新建立一个图像。

>> 材质是语言文字,结构是故事情节,受众是虔信的人们。

四 共识的说服力

>> 这虚拟的存在还是有依据可循,这依据就是共识。我们共同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常识,人群中普遍性质的认识,提供给我们交流的通道。如果没有共识作条件,我们是无法交流的。而共识的建立也是需要条件,共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的生活,共识的程度决定交流的程度,共识的质量也决定交流的品质

>> 选种、浸种、播种,秧生三十日之后分栽,短则七十日收成,长则从春历夏到秋冬,整二百日。还不说其间种种风险,雀食、阴雨、溽热、生虫等等,可计的就有八灾,还有意外突发的事故,真可谓“粒粒皆辛苦”。

>> 事实上,共识越复杂,传达的内容越受限制,反过来说,共识越简单,传达越有效

五 文字的表达

>> 阅读者也是需要有想象力的,将文字传达的信息建设成场景

>> 这热闹的人和事,人事里的性情,是文字擅长表现的。

六 逻辑的追寻

>> 所谓人为就是现实生活的经验。大约可以说,现实生活经验是小说的基本逻辑,我们检验小说情节合理不合理,是依照现实已然发生过的经验做判断,而我们所追寻的逻辑的可疑处也在这里

>> 在小说的天地里,语言是能够创造一切的材料和工具,我们将语言写成文字,这种顺时间而流去的存在固定下来,具有了物质的形态。

>> 但无论去向哪里,共识是不能放弃的,既然小说是用语言文字,以共识为条件的原料,制造一个以共识服人的再生物,离开共识就寸步难移。即便是幻想小说、神怪故事,依然还是在共识的基础上生发情节。

第五章 小说课堂

>> 而写作却是在这两项之外,它的特质是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从学习和训练的。

>> 教育多少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一 写作实践课

>> 问题是,谁都可以写作和发表,那么谁来阅读呢?阅读在自行选择着对象,制约着写作的标准。所以,标准还在,潜在宽泛的表面底下,比较由编辑所代表和掌握的权限,其实更困难于检验真伪,需要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写作者面对的挑战也更严峻了。

>> 我想,凡写小说的人,大约都有一种特质,就是喜欢生活,能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就是说懂得生活的美学。

>> 写作无法训练,我很同意,很可能,课堂上的训练他们永远不会用于未来的写作实践,假如他们真的成为一个作家,写作的路径千变万化,无法总结规律,很难举一反三。

三 世事洞察皆文章

>> 。他们最擅长叙述自己的情绪,多少也是被时下风气所影响——网上的博文、受报章出版鼓励的青春写作,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字,结果却奇怪地彼此相像,趋于同质化。而到了课堂,面对虚构的叙述,描绘他者的生活,却都觉得下笔困难。

>> 往往这样,很多同学在开头之后就丧失了信心,要求放弃,重新来一个。对此我是不赞成的,写作就是要克服困难,才能进深。重新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