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告别先秦
写在之前: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也意味着先秦史的结束。
首先,用这一个月学习这段历史,多少有些忙不过来。起初我是想重写历史故事,发现这样难度很大,虽然开始写了一段,但是后期比较忙,所以有些是感受和摘录,但大致上都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了一遍。其实感受写了还好一点,但重写历史故事就要结合史实出发,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描绘和扩写,是很难写好的,也是特别难坚持的。我尝试着写了几篇,比较满意的就是今天写的这篇——《风萧萧易水寒》:我以第一人称“我”穿越到先秦时期,遇到了荆轲和高渐离,这两个人物其实有一些继承的思想在里面。高渐离继承了荆轲的志愿,走向了一条和荆轲一模一样的路。在这篇文章中,我有把继承的意思表露出来,还有用第一视角进行描写,在表达自己对两个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时,还烘托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这是我这一个月重写历史故事最好的一篇。
除了重写历史故事,我还写了一些感想。比如说读荀子的《劝说》感想和读《孙子兵法》的感谢,这两篇文章,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想。虽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但也把自己所学的,完完全全地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接着,就简单总结一下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我把先秦时期分为几个方面总结,第一个方面,是政治上,政治上是一个制度的走向,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这一制度的走向,是从夏朝开始的,到了秦朝一统天下,才衍变成中央集权制度。第二个方面是从经济上来总结,在古代史经济多半是小农经济为主导。因为古人科技不发达,多数又是农民,而且在先秦时期,有一个明显的等级划分,大致分为士农工商,除了士的地位最高,就到农,商的地位是最低的,可见农业的重要性。除了王侯将相,就到农民,所以小农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三个方面,从思想上进行总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各家都有各家的思想:有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墨子的墨家、韩非子的法家、孙子的兵家等等。就是各家都有各家之长,古人讲究治国平天下,思想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因为王朝无法统一,所以各家的代表也开始游历。他们这些代表就像是一个“传道士”,各自持有自己的“道”,到各国去宣传,人们听了,觉得哪家说的好,就跟随哪家。于是,这些代表就开始收徒弟,其中孔子做得最好,收的徒弟也是最多的,所以他流传千古,成为老师的一代代表。当然,其他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向王朝宣传去,韩非子就把他那套东西告诉给秦王,后来秦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确认了法家思想,从而开始了大一统。而从这三个方面来总结,也是历史上总结常用的方式。因此,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经常会问我们几个问题——什么时期,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都有哪些内容?后来成了习惯,就把这三个方面用在学习历史上,这样也能把历史理顺。
最后,这个月存在一些不足,就是不能够每一篇都重写历史故事,还有几篇摘录总结的,离原本定的目标差了一些,但也算是坚持下来 。所以,下一个月要吸取教训,争取每一篇都重写历史,用自己的话对历史进行描绘,从而提高历史方面的认知和文笔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