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荟萃五千年中华史经典散文

《<资治通鉴>研读》258:汉纪(四十三)

2025-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河歌者


《<资治通鉴>研读》258:            汉纪(四十三)

隐士

臣司马光曰:古代的君子,邦国有道就会出仕做官,邦国无道就会隐居。隐居其实并非是君子心中所想的。世上没有了解自己的人,大道得不到施行,和群邪共处就会祸及自身,所以才深深隐藏躲避他们。帝王举荐隐居之士,提拔出身卑微之人,其实是为了对国家有利,并非是迎合世俗人的视听。所以那些隐居的士人,其道德足以尊奉君主,其智能足以庇护百姓,他们身穿破衣,怀有锦绣,深藏不出面,帝王会极尽礼仪前去招纳,委屈自己前往,虚心进行访求,克制自己采纳其建议,然后就能有利于国家,其恩泽施行于四方,其功德书写于历史。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取其道不取其人,务求实际贪图虚名了。

有人会说,礼仪完备隐士却没有来到,聘请的心思非常迫切但隐士却并不出面,就要深入反省,而不是强迫招纳隐士来到。应该这样扪心自问:难道是我的大德浅薄不值得隐士仰慕吗?难道是我为政混乱让隐士感觉无法辅佐吗?难道是小人在位让隐士不敢进朝吗?难道是诚心不到让隐士感觉其建议不被采纳吗?为什么贤良者不愿意跟随我呢?如果大德非常深厚,政治非常清明,小人远离朝堂,诚心也足以表达,贤良之士肯定会叩门自荐,怎么会存在多次访求,却不到的道理呢!荀子说:“要在夜间招引来蝉,必须点燃火光,摇动树木就行了;如果火光不明,即使用力振动树木,也没有用处。现在的君主如果能够发扬大德,就会天下人归附,就像蝉夜间投奔明火一样。”

也有人会说,君主以不能招纳贤士感觉羞耻,就用高官厚禄来引诱,用严酷刑罚来胁迫。对那些真正的君子来说,所贪图的并非高官厚禄,所畏惧的并非是严酷刑罚,最终不可能招纳来到。那些能招纳的,都是些贪图高官厚禄、畏惧严酷刑罚之人,这些人又哪里值得尊重呢!如果在家中厉行孝悌,在乡亲中讲究礼义,对利益不去争抢,对官吏不去图谋,洁身自好,安分守己,在悠闲中去世,虽然没有尊奉君主,庇护百姓,这也是清廉修行的高尚之士了。帝王应当对这些人褒奖安养,遵循其志向,就像是汉昭帝对待韩福,光武帝对待周党,以激励百姓廉耻之心,弘扬大美风俗,也是非常可行的,实在不应当像对待范升那样诋毁,更不能像对待张楷那样责备怨恨。至于那些沽名钓誉,用奇谈怪论惊世骇俗,不吃君主俸禄却去追逐蝇头小利,不担任小官而去窥觊卿相之位,其名声与实际截然相反,内心与行事相违背的人,这就是华士、少正卯之流,能够幸免圣王诛杀就是万幸了,怎么谈得上如何招聘呢!

黄琼

这时,汉顺帝又征召了广汉人杨厚、江夏人黄琼。黄琼是黄香的儿子。杨厚到了后,预言陈述汉朝会有三百五十年的厄运作为警戒,汉顺帝封他为议郎。

黄琼将要到京,李固写书信送给他说:“君子认为伯夷太狭隘,柳下惠不恭敬,所以既不学伯夷,也不学柳下惠,可否在再者之间处事,这应该是圣贤安身立命的标准。如果真想隐居山谷,就学那巢父和许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能辅政济民,现在正当其时。自从有百姓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非要等待帝尧和大舜那样的君主,仁人志士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人们经常说:‘高峻的东西容易折缺,洁白的东西容易弄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来有鲁阳人樊英刚被征召来到,朝廷摆设坛席,就像对待神明一样。虽然没有大的特殊本领,其言行操守也没有什么缺失,但毁誉之声已经到处传扬,随着时间推移,声名一定会受到损害。旁观者期望值太高,盛名又遭受贬抑,难道不是受到名声所累吗?所以世人都议论说:‘隐士只不过欺世盗名罢了。’希望先生深思,做出一些令众人钦佩的事情,一雪此前对隐士的非议。”

黄琼到达后,逐渐升任为尚书仆射。黄琼曾跟随父亲在尚书台工作,熟悉朝廷事务,后来又重新任职,做事精明干练,在朝堂上坚持自己的意见,没有人能和他争辩,汉顺帝大多采纳其意见。

李固是李郃的儿子,他年少时勤奋好学,经常改易姓名,杖策骑驴,背着书箱,步行千里去寻访拜师。他深入研究经典文籍,成为当世大儒。李固每次到太学,都是秘密进入公府中,前去探望父母,以便不让一起学习的儒生知道他是李郃的儿子。

128年春正月丙子日,京师洛阳发生地震。

夏六月干旱。

秋七月丁酉日,茂陵园寝发生火灾。

九月,鲜卑人进犯渔阳。

冬十二月己亥日,太傅桓焉被免职,随后车骑将军来历也被免职。

南单于拔去世,他的弟弟休利继位,被称为去特若尸逐就单于。

汉顺帝征召孙程等人全部返回京师洛阳。

129年春正月丙寅日,汉顺帝宣布大赦天下。

丙子日,汉顺帝举行成人加冠礼。

夏五月壬辰日,汉顺帝下诏书说:“海内有太多的灾异,朝廷要勤修政治,太官要减少膳食,不再使用珍奇好玩之物。但桂阳太守文砻不思考如何竭力尽忠,宣扬本朝做法,而是路途遥远奉献大珍珠,以求得宠幸谄媚的目的,现封存后返回。”

五个州降下大雨。

秋八月丁巳日,太尉刘光、司空张皓被免职。

尚书仆射虞诩上书说:“安定、北地、上郡山川险峻,沃野千里,土地适宜畜牧,有水可以灌溉漕运。近些年来,百姓遭受无妄之灾,羌戎袭扰汉地,郡县陷入兵荒马乱,时间长达二十多年。百姓被迫放弃肥沃的土地,还有丰厚的家产,损失惨重。汉军离开河山阻隔,据守无险之地,难以巩固边疆。现在,三郡战乱还未平息,汉室的园陵暴露在外,朝廷公卿懦弱无能,只懂得安身保命,得过且过。在廷议边疆问题时,仅仅考虑军费耗费多少,并没有长远谋划。陛下应该重启圣德,挑选熟悉边疆事务的官员担任要职。”

九月,汉顺帝下诏令,让安定、北地、上郡的百姓返回故土。癸酉日,汉顺帝封大鸿胪庞参为太尉,录尚书事,封太常王龚担任司空。

冬十一月庚辰日,司徒许敬被免职。鲜卑人入侵朔方。

十二月乙卯日,汉顺帝封宗正刘崎接任司徒。

这年,于阗王放前杀掉拘弥王兴,封自己的儿子为拘弥王,派遣使者贡献,敦煌太守徐由上书要求征讨。汉顺帝赦免了于阗王的罪责,只是诏令他让拘弥国复国,但放前不肯答应。

130年夏四月,京师洛阳干旱。

京师洛阳以及十二个郡国发生蝗灾。

定远侯班超的孙子班始娶了汉顺帝的姑姑阴城公主。阴城公主骄淫无道,班始忍受不住积压的愤怒,刀斩公主。冬十月乙亥日,班始被腰斩,他的同母兄弟全都被斩杀弃市。

131年春二月庚午日,河间王刘开去世。他的儿子刘政继承爵位。刘政不遵守法律,汉顺帝看到侍御史、吴郡人沈景平时以强力能干著称,就提拔沈景担任河间国国相。

沈景到封国后前去拜谒刘政,刘政不穿朝服,盘腿坐在大殿上。侍郎赞拜,沈景站立并不回礼,而是问河间王在哪里。虎贲军反问道:“殿上难道不是大王吗?”沈景回答说:“大王不穿朝服,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我现在作为国相,怎么能去拜谒无礼之人呢!”

刘政感觉非常惭愧,赶紧更换朝服,沈景这才下拜。

沈景退出后就居住在宫门外,他请来刘政的国傅责备说:“我之前在京师出发时,陛下召见我赐予诏书,因为大王很不恭顺,所以派我作为国中监督。各位先生空受爵禄,却没有尽到训导的大义。”

沈景奏报把这些人治罪,汉顺帝下诏书责备刘政和他的国傅。沈景借机拘捕很多奸恶之人,办案审查后定罪,杀掉尤其凶恶的几十人,从监狱中释放出受冤屈的一百多人。刘政从此悔过自新,开始修行志节。

汉顺帝认为伊吾是膏腴之地,靠近西域,匈奴借助这里进行掳掠;三月辛亥日又诏令恢复在伊吾的屯田,就像永元年间的做法,设置伊吾司马一人。

当初,汉安帝不重视艺文,博士倚席不设侍讲坐席,朋党徒弟们懈怠走散,学舍破坏不堪,以致成为菜园,牧童樵夫在里面采薪割草。将作大匠翟酺上书请求进行重新修缮,以便引导后生学习,汉顺帝听从。

秋九月,朝廷重新建立学校,共建造二百四十套房屋,共有一千八百五十间房子。

护乌桓校尉耿晔派遣军兵进攻鲜卑,把其打得大败。

护羌校尉韩皓转而派兵在湟中屯田,位于两河之间,以防止群羌远逃。韩皓随后被征召免职,汉顺帝封张掖太守马续接任护羌校尉。两河之间的羌人因为汉军屯田离自己太近,担心会进攻自己,于是互相解除仇恨订立盟约,加强戒备。马续想先向羌人展示恩信,就上奏把屯田转移到湟中,羌人这才安定下来。

汉顺帝想要册立皇后,但贵人中有四名受宠幸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立谁,想要用抽签的方法确定,让神灵来选择。尚书仆射、南郡人胡广和尚书、冯翊人郭虔、史敞上书劝谏说:“臣等私下里看到诏书中册立皇后,这事非常重大。陛下谦虚不敢专断,想要通过抽签,让神灵来决断。这样的做法在所有篇籍记载中,以及祖宗典故中,从来未曾有过。依靠神灵卜筮,当然选中的不一定会很贤良;选出的皇后,未必遵守大德。人的相貌和才智出自于自然,作为皇后,必须有不同于常人的外表。应当从良家女子中选拔,重点放在德行上,德行俱佳则考虑年龄,年龄相同则考虑相貌,然后再考察经典,最后由陛下圣明决断。”

汉顺帝听从。恭怀皇后弟弟的儿子、乘氏侯梁商的女儿,被选入掖庭封为贵人,只有她经常侍奉汉顺帝,梁贵人总是婉言推辞说:“阳以博施作为大德,阴以不专作为大义,这正是《螽斯》中子孙兴盛的原因。希望陛下考虑云雨均泽,小妾也能得以幸免于罪。”

汉顺帝因此认为梁贵人贤良。

《螽斯》

黄其军

        作于2025年5月26日(古历乙巳年四月廿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257

《<资治通鉴>研读》256

《<资治通鉴>研读》255

《<资治通鉴>研读》254

《<资治通鉴>研读》25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