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2023-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怡水

        今天进行《岳阳楼记》的第一课时,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一,让学生结合练习册上的链接材料初步了解范仲淹及其创作背景,二、出示印有原文的课件,把本课重点生字变色,一一挑学生读课文,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读音,总共挑了三个学生,虽然提前让背了那么多天依然读得很差,错音很多,课文生疏不流畅,显然根本就没有认真去背过课文。三、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章前两段。

      以前学生习惯了抄写翻译背记翻译,一下子放手让自己疏通文意,连班里语文最好的同学也连连感慨不知所措不愿意自己动脑,都偷偷地拿出翻译书在偷看,我提醒他们不许看,一个人放声朗读原文,一个人用现代汉语对接,他们合作得磕磕巴巴的,八分钟之后,我提问了几个程度不同的同学,好一点儿的,也没有直译意识,根据语境吞大意,程度差的站起来就死背翻译,背不下去的就胡诌根本不知道考虑大意。最后,我只有再次领着他们一起翻译了一段,下课铃声就响了。

        我只好痛苦地挪出教室,一次让他们学的尝试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有时候真是矛盾,你这边真的很想教他们学会自学,他们那边是啥也不会还没有主动与热情,眼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又流逝而去,一节课的任务又没有完成。

      有时候真是夹在应试与尝试变革中间很是举步维艰。这学期我本来打定了主意,不看成绩,做一点试验的,反正是个差班差生,想办法折腾一些内容来,放开手来做一些尝试,可是一边走却又一边心里发怵,怕弄得一塌糊涂。看来我的心里还是有对应试的焦虑,我需要不断地跟自己及时沟通及时对话,只要时刻清醒没有误人子弟就放开羁绊去做。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得耐着性子。反正死活都是个不好,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次挑战与尝试吧。

      我想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学着不依赖老师学会自学,也好为高中做些过渡,可是我让他们准备的工具书还是有一大半同学都没有带来,很多想法都不能落地。也许这就是不当班主任的遗憾,可是现在当班主任却要应付那么多来自行政的干扰,我的精力又难以应付,所以就只能呆在夹缝中孤独难行。

        不想那么多了,做一点算一点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