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AACTP上海培训师俱乐部的伙伴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4357/bd52e2c9bcc0a735.png)
上周四晚上,应邀作为评委参与了AACTP微课大赛上海赛区的比赛,看到“后浪”们的表现,心中的感受是“半山烟雨半山晴”。首先要为大家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自我的精神和行动大大地点个赞,同时也想为大家培训专业技能的提升做点后续的贡献。这一篇,就聊聊如何表达和接受“负面”反馈。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4357/0df7629a94efa9a2.png)
一、先说如何表达“负面反馈”。
作为点评者,真正为参赛选手创造价值的其实是那些听起来令人不那么舒服的“负面反馈”。如何创造一个场域,让这些评价“好听”一点,需要主办方和评委的共同努力。
作为主办方,举办大赛的目标都是很明确,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点应当是:使参赛者获得个人成长。TED演讲者Eduardo Briceno提出的“学习区与表现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起学习心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4357/8a53e5a284bdb37f.png)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表现区(例如积极参加本次大赛),让世界看到自己的表现、听到自己的声音是极其重要的,值得鼓励和肯定;同时在登上“舞台”之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区,正是为了让我们在表现区成为舞台上更加光辉夺目的“主角”。人生需要在学习区和表现区之间不断切换,除了极少部分的天才,大多数人都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4357/0e5999cdce707853.png)
作为点评者,我们也需要在开始自己的点评前为参赛者做些“心理建设”工作,我的习惯是在点评前提两个问题,之后根据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确定点评的犀利程度。令我感动的是我点评的两位参赛者都选择了接受10分的点评,使我感到主办方的准备工作做得极为充分。
我的两个问题是:
1、如果我点评的犀利程度用1-10分表示,1分代表最“温柔”,10分代表最“犀利”,你的接受度是多少分?
2、请问你参加本次大赛的目的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4357/c9a907ce8ee5fa36.png)
二、接下来说说如何接受“负面反馈”。
任何人听到“负面反馈”都会不开心,“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出自《孟子》中的一篇《孟子·公孙丑上》)需要我们多年的修炼。
参加这次大赛的选手,至少会有两个层级的需求,一是学习和自我成长,二是被他人接受、欣赏甚至膜拜。两个层级的需求都无可厚非,它们的比例分配却是因人而异。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4357/650e222785df6bff.png)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接受“负面反馈”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全盘接受,表示感谢。认真地听,如果现场条件允许,有疑惑的地方及时请反馈者说明,确保我理解了对方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同时向对方表示感谢。
2、分析整理,判断去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分析整理,对能够立刻消化的部分,自行确定去留。也就是说,你分析整理后对你有用的部分,当然要留下来自身成为学习和发展的养分;分析整理后自认为没有价值的部分,当然也就把它丢在一边了。这里切忌不加分析整理就丢在一边,那样的话就白白错过了让自己学习成长的营养。
3、对于自己不能立刻消化的部分,应视为一个更大的契机,这部分内容也许会为你的学习成长开启一扇新的大门。作为一名培训师,应当是一名终身学习者,遇到不明白的相关事情,花点时间去搞清楚是值得的,至于后续是否还需要深入研究,取决于你搞清楚之后的判断。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4357/bd5f1d2a4d6447e0.png)
如果你喜欢本文、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打赏、点赞😄,更欢迎你的转发、传播,让更多体验学习的爱好者能看到本文,也欢迎与我交流体验学习的相关内容。
体验学习是一种已经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正如20世纪知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约翰 杜威所说:All genuine learning comes through experience/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来自于体验!
2020年10月19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