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这就是街舞》3
我是《这就是街舞》的铁粉,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每季都看,每季都不落下。最初的原因是被流量吸引,我四字弟弟,易烊千玺,后来就是自己纯粹地爱上了这街。
大二有幸发现我们学校居然是搞街舞出名的,并且老师就是这街的老师,顿时心里乐开了花,于是就报课,然后自己去跳,去感受街舞的魅力。
可能是机缘巧合,在这个学校里遇见了今年这街3全国8强的,在我们学校教街舞的老师,肖智斌。我还没有毕业,还能舔着脸在街舞队混个课。
看综艺,屏幕结合实际,自己就谈谈感受:
1、从综艺的观赏性来说,跳舞本来就是厚积薄发的,没有个十多年的时间积累是不会有质感的,当然学得快的身体敏感的天才跳几年的时间也一样可以很有质感。这个时间5年左右一个坎。大家看见一种时间积累的东西产生会快乐的刺激感,因为时间里容纳了他的个性、动作亮点和衔接性,这些会让画面看起来非常地充足和饱满。
2、从实际角度出发,跳舞这个东西有身体限制,年龄越大的人,开发就越困难,身体就会有跳舞的下限。比如柔韧性,弹跳,旋转之类的动作,可能做出来就会比较笨拙。所以跳舞越早开始越好,当然保护好自己也很重要。
我认为《这就是街舞》3成功的原因:
1
氛围好:一群人在一起纯粹地玩
综艺《这就是街舞》的优势在于,它让人回归了初心,原来跳舞是什么样子,自己就是什么样子。原始的街舞圈内,跳舞就是大家找个空地,围坐在一起,随机放音乐,谁不服就battle谁。
这种被围观在一起的感觉本来就很好,能迅速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熟络起来。随机放一首音乐,如果你行,大家马上会有反馈,掌声和口哨,大家会记住你,如果你不行,也会有反馈,可能就是声音少一些,但是比的人自己会有一种技不如人的羞耻感,以及对于对手尊重的态度——下次一定自己好好努力。不论好还是不好,这样的氛围就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因为大家都想在圈中的人面前表现得好。圈里有竞争,有攻击,有尊重,有学习,有融洽。而这些环境特质,正好是塑造一个街舞明星人物必须具备的。
跳舞讲究的就是一个词:勇敢。勇敢地跳出来,展现自己,坚持跳,才能越跳越好。这样的圈子就是鼓励人勇敢起来,只要是能获胜,技术创意,大家一起激发出来,跳舞的人自然就放得开了,然后就会越跳越好。
我喜欢那种热烈的氛围,就是大家纯粹地在做一件事——让自己跳得更好。观众学习选手的,然后选手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己。观众有一种想要展示自己的心,会暗中较劲,选手如果没有怎么练习,圈里一跳,大家马上就能看得出来,所以也不能放过自己轻松起来。
2
个人界限:和朋友一起的那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每一个作品的出现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于battle型的人来说,他自己本身听音乐随机跳舞就是一个作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下意识出大招动作卡音乐,给出几个让人记住的炸点出来,但是去专门记住编舞的动作并且流畅地跳出来就很难。对于编舞的人来说,提前想队形框架,然后再编动作本来就很花时间,这个就需要编舞师对于作品的积累程度。反正也不容易。《这街》做到第三季,作品的天花板已经非常高了,大家基本上把国内外比赛的大招都用上了,专业比赛的队形的套路都用尽了,所以想满足大家对于密集爆点又要求新鲜感的期待就非常困难。既要保证作品的质量,又要让观众觉得好看,怎么办?打情怀牌,所以各种致敬电影,致敬某个经典人物的情况就来了。
我认为出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极限地超越自己的事情。首先是,节目录制的场所是封闭的,时间也是(4月录制,10月决赛,大家都是住宾馆里),其次是,那些招和亮点要马上出来,然后录制节目,出作品的时间很紧凑。
这是最考验人的,一般是编舞师,编舞师和其他配合的选手,自己必须持续地交付,然后保证作品不能垮。
节目持续地好看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些舞蹈都是被逼出来的。
这个时候,舞者的友谊就建立起来了,可能是不认识的人,但是为了自己的战队,为了自己,也会主动配合,一起做事,一起痛苦和钻研,然后大家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紧密起来了。所以参加节目也能交到五湖四海的朋友嘞。本来录制的节目时间就短,也没有准备的机会,基本上自己厉害的全展现出来了,这是时间累计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能力分化。参加的选手有的是一般水平,有的是明星水平,段位差别很大,夺冠的概率就不一样。这个时候会出现一种,类似于粉丝送英雄上路的心态。粉丝的话,自己的水平就燃烧干净了,然后旅途结束,所以认清自己,并且展现出来,也算是比较满意。如果有一个人特别强,粉丝会很尊重他,然后给他祝福,真心希望他能走到最后。
这个时候,被祝福的这个人,满载着圈内人的希望,和观众热切地期盼,一路披荆斩棘,开发自己的最大潜力。还有一个原因是,真的太想赢了,如果能把最好的自己,让别人用影像记录的话,那是一辈子的光荣啊,让父老乡亲看见,那得多牛啊。
有人说说成年人最难被说教去努力,其实这个时候我觉得,成年人反而会认为,努力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不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
3
为什么到最后都是走承诺呢?
除了自我实现,还有比自己更大的事情就是,帮队里实现,帮队长实现。这也是万维钢老师口中说的:”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这几乎就是信仰了。走在最后的人,靠着组织的信仰在坚持着。
一个人真的是有潜力限制的。能短时间地密集地爆发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本来对于并不是经常参加竞争的对抗性比赛的人来说很难。对于老将来说,体力上也很难。但是他们往往注重承诺。一方面,明星导师不希望自己的战队垮掉。另外一方面,队员会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自己必须拿出所有的实力去保护自己的队长。于是,必须做比个人特色的舞步更加突破的东西——学习别人的舞蹈。大家自己随便放一个音乐去即兴地跳,去和别人battle,大概就懂了。30秒密集地跳下来几轮下来很累。不仅要DISback,还要有自己的亮点出来,所以这是一个身体的极限运动。
越走在最后,越是一个身体极限运动。其实越极限就是越清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努力和水平达到了天花板的程度,也最容易放弃。所以能支撑一个人走下去的,大概只有信仰了。信仰能带给一个人最终的突破。一个人能力最大的突破,在于他的信仰,他想去保护谁,想守护谁,想为谁争口气,想挑战自己什么东西,真的就是靠这个。所以为什么走到最后的人,都是要去承诺队长什么东西?因为眼前的比赛不再是自己的事,更大的事就是去守护队长,去守护自己的队员,去捍卫队长的尊严。
这么多天的竞技,高水平的练习,高密度地输出,在广大粉丝面前,一旦从高处的竞争回到花花世界,那可能水平就不会如荧屏前的那么优秀了,就不会再有那样的机会,去全身心地突破自己,不留遗憾了。
所以承诺这个东西,比自己更大,需要有超越自己的勇气,需要去承担更大的痛苦。
4
逻辑与底层框架
我今天晚上上了学校里的街舞队的团训课。我最惊喜的就是,我们学校里街舞队的水平非常高,并且现在我还可以厚着脸皮去蹭蹭课,也许还能帮帮忙啥的。(我当个街舞写手?让街舞在文字里跳跃。哈哈)
这次教我们的是一个学长,他的街舞进步非常大,长得特别帅,人又高,又很耐心,又很坚持,上课一点也不水,密度非常高。我猜他可能从事了教街舞的工作了吧,未来可期。
我来复盘一下:
(1)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是不同的,喜欢的舞蹈风格也不一样。
一个舞者,对于舞步的记忆,林林总总的会汇集成知识和要点,然后形成他自己舞步的知识体系。同一首音乐有不同的诠释,可以展现不同人的个人魅力。
(2)学习过程
好吧,我团训学了个编舞。一个半小时的教学(高密度,几乎没休息),就跳了几十秒。
记住动作是最难的,跟音乐是最难的,学习跳舞真的一点也不好玩。
每一个看似很快很小的动作,其实抓下来,审视它,都是需要步骤的。学习的话,需要把它单拎出来,像分析代码一样层层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的,然后把小动作当成大动作去针对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一个动作,到多个动作的叠加去跳,讲的越清楚的人,跳舞越好看。好看到让人惊喜,让人眼花缭乱,好看到这个领域绝对的牛人。然而别人教的东西,别人的记忆深刻,是别人的大脑,不代表自己就会。
(3)十分痛苦:记忆与回忆
我自己跳舞就是一个小垃圾,我知道自己没有练习多少时长,就是去丢脸的,但是S大大教给我,不要怕丢脸,要坚持,我就厚着脸皮去了。
整个课堂过程是:先是体能训练,然后老师会从简单的动作练习教到复杂,最后就是分组去独自地在众人面前跳,然后拍视频发群。
我最大的感觉是,新手不要注意细节,因为也记不住,就只注意动作框架好了,形成正确的记忆框架,之后再顺动作,反复回忆动作的衔接。
大脑对于主动回忆是排斥的,因为这很挣扎很痛苦,但是这是最值钱的方式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你进步。回忆需要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回忆动作上面,形成肌肉记忆,不断地去练习下去。
然后自己单独练习,形成自己的记忆桩子,独自回忆,主动提问,把要点稳固起来,重复训练。脑子里就自然慢慢地有东西了,下次装动作就会顺利很多。
(4)最后的悲伤
我很悲伤。其实我知道,自己实在是垃圾,悲伤这种情绪让人清醒,可以只怼目标,可以删除很多杂念,让人变得更加专注。
易烊千玺学舞很快的原因是,他自己底层是一个悲观的人,然后他其实很专注,专注于每个细节,难得的非常专注于一件事的男明星。
学舞其实就是需要专注和重复,和学习书本知识一样,一点点层层递进,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如果要想跳得好,自己脑袋里就得要有正确的知识桩子,然后慢慢地累积下去。
所以我认为,做任何一行,做到最好真的不简单,这里面需要有大量的时间的累积,有足够的竞争密度,还有专业能力的体现。这些亮点,都是在多少个日夜辛苦输出起来的啊。大家看别人的高光时刻的背后,其实都是这样子的痛苦和枯燥的一面,悲伤,一个人承受,狂欢,让别人去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