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物传——道官龚桥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纬幔低垂,哀鼓音沉,白烛泣泪,纸幡纷扬,悲伤的神情,愁苦的面容。深秋时分,黄叶飘零,在湖南湘西黄星村一处农家小院内,一场丧事正在举行。做为中国几千年的丧葬文化,黄星农村,还是继续着老人入土为安的信仰,延续着请道士先生停灵做法,开堂颂经的乡村习俗。于是乎,在继老一辈的道官先生楠竹湾龚桂生、龚寿清之后,新一辈的年轻人也继承了他们的传承。家住黄星村土地坪的阴阳先生龚作先之孙——龚桥,也成为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年轻道士。
龚桥,生于81年,典型的80后小伙。面容白净,长相帅气,天生一副好嗓音,唱歌高音处可以转几个弯儿。农村男孩,都喜欢打闹,小的时候去别人家里看办丧事唱菩萨时敲锣打鼓的也甚是好奇,一时手痒,在唱灵间隙的时候也拿起那鼓锤敲打了起来,嘿,还真别说,这一敲打还有模有样的,让那些师傅们也都刮目相看,个个都说,这小家伙打得还真不错,长在后应该是是个学道士的好苗子呢!
玩笑归玩笑,十几岁的小孩子家家,家里人也没放在心上,继续按着大众的生活轨迹按步就班的送他上学,初中毕业后因诸多原因辍学在家。后面又外出漂泊打工,四处奔走,一年后的深冬返回家乡,已是翩翩少年郎。
回到家后,适逢老家楠竹湾龚晚云之父江生伯伯去逝,到了晚上,村民们都去晚云家里陪夜送老人最后一层。龚桥也去了,到了灵堂参拜了逝者老人后,坐到了打嘶鼓的师傅旁边。
“桥伢子,你以前小的时候打鼓打得挺好的,现在还会不会打?”嘶鼓师傅笑着问他道。
“应该还会吧。”龚桥笑笑,一时间有点手痒,问道,“要不让我试试?”
嘶鼓师傅把鼓锤递给他,咚咚咚几下,就把嘶鼓师傅的那种神情跟架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见他打得如此之好,嘶鼓师傅也偷了个懒,后面半场都由龚桥帮忙打完。
一场终了,嘶鼓师傅笑道,“桥伢子,你有这方面的潜能,更有这个爱好,你不去学道士的话可真的浪费了。”
老师傅一句话让龚桥心里也有了想法,与其在外面漂泊打工还不如回家学门手艺,况且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学道士的也少,后面说不定在道教场上也有自己的一翻天地。于是,回到家后跟家里人商量后,在2001年12月那个冬天,正式拜入楠竹湾龚桂生老师傅的儿子完清门下,成为门下第三代传人,道号“弘扬”。
2.
学道士说起来也还是挺辛苦的,且不说有时大热天里穿着那厚厚的道士服,就是那些厚厚的经书需要背诵下来也是个令人头大的事,还有在做丧事写吊幡时一手毛笔书法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不说写得非常之好,但也要比较正楷方能入人法眼。这对于之前在学校里读书不咋用心的农村小伙来讲也真的是个考验。
或许,还真的是特别钟爱这行吧,既然开始了学道之旅,所有的这些苦也就都要扛起。背经书倒不急,可以在以后的学道过程中慢慢去熟悉,当下最重要的是练好书法,毕竟,毛笔书法需要一定的功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写好的。
说干就干,去书店买来白纸毛笔,墨汁砚台,从未提过毛笔的小伙子开始了练习字贴,一切是从零开始。可想而知,用习惯了握锄头的手去握那支细细的笔管有多大的难度,一起一落,一笔一划间,每个汉字都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完全不听他的使唤,一天下来,除了把白纸涂得乱七八糟,初始成效实在不敢恭维。
但虽然如此,龚桥也并没有气馁,而且常常拿着临摹的字帖兴致驳驳的过来给我们看,问,这张怎样?那张怎样?看到他练字的精神常让自己深深感到惭愧。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曾练过一段时间的毛笔书法,可就是没有持之以恒的心,走出校门后基本就荒废了,跟他比起来,自己甚觉汗颜。
时光易逝,岁月匆匆。当自己在外面漂泊了几年回到故乡时,已是八年以后了。而龚桥,也完成了他的学道之路,于2009年农历9月份抛牌出师,自立门户,正式开始道教法宗之业。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也还是帮他师傅完清或者其他道教师傅较多,不能成为本家师傅(也就是掌坛师傅),一些正式的场面比如开坛,盖棺,打解,封静,启灵等法事都由大师傅来完成,只是期间穿插着的小法事或是唱灵可以操作一二,这也算是一个人的试用期或者成长之路吧。还好对于这些, 龚桥也从不偷懒,对每一堂法事不管大小都是认真的完成。久而久之,他做法事的流程及功夫日益渐好,加上嗓音洪亮,那些师傅及雇主们都挺喜欢他,在农村丧葬法事活动中终于破茧成蝶,成为黄星一带地方上比较有名气的道官法师,并主持了好几场大型的道教活动。比如2016年冬月在奎溪坪街举行的送河灯等大型法事,当时前片观看的人群多达上千人,真可谓声势浩大,人山人海。在2017年,黄狮溪龚立兵父亲过世时,龚桥作为本家师傅开坛作法,为其逝者升了天曹,听说只有学过道的那些郎中,道士或者阴阳先生才可以做此法事。还有在2019年7月茶旅集团李亮先生为主在云台山旅游举办的祭茶神活动,也是由龚桥为掌坛师傅,前后耗时七八天,道士后勤人员共计60多人,为云台山茶旅集团的发展宏扬茶旅集团企业文化以及乡土民俗风情做出了一个表现。
至于那些小型法事比如打符,收吓(ha方言,读二声),报办等对龚桥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对于收吓,自己小时有过类似经历,于大人而言可能是有些心理作用,但对于小孩子而言却种是无法用科学层面来加以解释的。有时小孩子在外遇到惊吓,常常不管什么药剂都无法治愈,可只要找到那些道士先生一收就好,而对于这些小事件,龚桥也从来没有收过别人的礼品或是钱财,能帮忙的尽量帮忙,也是为他自己修道,修心,也是修福。
3.
而我比较关心的还是龚桥的毛笔书法的进步与成绩。
前几年过年回家,对于写对子贴春联比较喜欢的我在外面漂泊了几年后对这方面的兴趣也渐渐淡了,也没有准备再去营造那份过年的气氛。可到了年底28那天,龚桥来到我家问我道,“蛮嗲嗲过年你要写春联不?我那里买了红纸准备写几副,笔墨纸砚都有。”
我跑去他家看了,春联都是他自己作自己写的,虽然还有些网上常用春联的字眼跟风格,略显得有点清涩,但也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思路与文辞,较之多年前于诗词对联没一点基础的少年来说,这些进步不可谓之不大了。
而更让我惊讶的是他的那手毛笔字,几年不见,他的字体基本已经成熟,尤其对于隶书的书写更是胜人一筹,每个字一起一落无论整体排版,字体架构,书写笔力都透出一种书法的味道来,再也不是当年临帖练习的小少年。
看着那一幅幅对联,我心底感慨万分,脑子里不禁浮现出一副副画面:炎炎夏日里,一个少年独自一人待在房间握着毛管认真的临贴,时不时用手擦拭下额头的汗水。寒冷的冬夜里,一盆碳火,一张方桌,少年时不时地呵一下冻得通红双手,摇摇头,再继续练习。春来冬去,寒来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什么都不懂的小少年好像渐渐突破了自己的禁固,从无到有的掌握了自己的书法之道。
什么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就是吧,我想。
“怎样?蛮爹爹,对联作得还像样不?”他问道。
“好!好!好!”我收回飘忽的心神,由衷地赞叹道,“这么些年,没想到你的毛笔字写得这么好了!对联也作得不错,我真的有点自叹弗如了。”
“蛮爹爹夸奖了,毛笔字是有了点进步,这几年的辛苦练习也算是没有白费。但写对联这些还是你们作得好点,所以你还是要多指导一点。”他很谦虚,完全没有那些名气响亮的道教法师的架子。
我再仔细看了那些对联,也提了些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也帮他作了两副,看他完成后回到自己家里。
春节过去,自己再次离家开启漂泊的日子。寒暑易节,春来秋往,时间一下子滑去了二十年。
如今,龚桥也已走过了不惑之年,他的道法香名也驰然在外。有菩萨唱时在外面唱好菩萨,没出去时,在家陪陪妻子儿女,练练书法,孝敬渐入老年的父母,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无忧无虑,自由充实。而功夫也不负苦人人,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中,他的毛笔书法在镇上文化馆也有了名气,他自己也成了马路镇文学社的成员。2022年七月,在安化县组织的“喜迎二十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主题书法摄影大赛中, 他的作品《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书法作品成功入围, 并在马路镇比赛荣获三等奖。虽然如此,对于还很年轻小伙子来而言,这也是他不断努力付出的证明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志者事竞成,活到老学到老,秉着这样一种学习精神,相信在将来不远的日子里,龚桥在镇上或者县里书法界的成就会指日可待。
加油吧!努力奔跑的少年!
——20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