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思考

打破知识诅咒 唤醒深度思考

2017-10-30  本文已影响29人  培训爱好者

时间回到1990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牛顿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分派人们去扮演两个角色:“敲击者”和“监听者”。每个敲击者要选一首著名歌曲,如“生日快乐歌”,然后在桌子上敲打出这首歌的节奏。而监听者的任务是猜出歌名。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敲击者一共敲击了120首歌。监听者仅仅猜对了其中3首,成功率为2.5%。但是在监听者猜测之前,牛顿让敲击者预测监听者猜对的概率。他们预测成功率为50%。

敲击者传递的信息被正确理解的比例是1/40,但是他们预测的比例是1/2。两者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敲击者在敲打节奏时,她必然会听出自己敲打的曲调。

与此同时,监听者听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稀奇古怪的“摩尔斯电码”。但是,在得知监听者们很难听出曲调时,敲击者们都非常吃惊。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概念,来描述这种现象,叫做「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在奇普·希思与丹·希思合著的《粘住》一书中有介绍,它反映了一个现象:如果我们很熟悉某个对象的话,那么我们会很难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这个对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知识水平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使我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不能准确评估别人有多少信心。我们被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诅咒”了。

知识的诅咒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现象,本质上是因为随着我们掌握的信息和技能越来越多,自然的会认为他人也应该掌握,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一个PPT吧,请问PPT是什么?我们就崩溃了,说明陷入了知识的诅咒,是因为你知道PPT,别人不知道PPT。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当一部根据小说或漫画改编的电影上映时,看过原著的人,总是会比那些直接看电影的人,对片子更挑剔一些。这类电影只要一上映,原著党就会和电影党发生争吵。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而造成他们分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等。原著党知道原著的内容,并且喜欢原著的内容,因此当电影的改编破坏了他们心中的经典时,他们会很不爽。而那些通过看电影才第一次了解故事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只有原著党才能看出的问题,因此他们会显得更宽容一点。

问题在于,一旦我们对某个东西有所了解,比如说,一首歌的旋律,一项知识,我们就会很难想象不了解这个东西时是什么情形。我们掌握的知识“诅咒”了我们。我们不能随便改变别人的思想,所以很难让人接受我们的知识。
了解了这种现场,我们就能客观的看待为什么别人不理解我们的想法,因为他并没有你过去的经验和阅历,你被知识诅咒了,这种现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常见。
为什么会存在知识诅咒这种现场呢,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叫联结,这就是我们大脑记忆事物的方式。一个神经元,代表一个概念。当两个概念成对出现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一个联结。出现的次数越多,越频繁,联结就越紧密。

周总理在一次外事活动中,通知工作人员给外宾们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让外宾了解电影撰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周总理审阅时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随后在请柬上只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成功打破了知识的诅咒。

现代社会中了解一个信息非常容易,你知道共享经济是什么概念,但你知道共享的商业本质是什么?你知道P2P都是骗人的,但你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参与吗?知识和信息丰富多彩,每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内容,我们也可能成为别人眼中那个无知的人、不了解信息的人、不理解事务本质的人,一起陷入知识的诅咒,但是要去深刻理解一件事情、掌握一门知识特别艰难,所以学习、开放、创新一直都是我们很难去突破的课题。
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深度思考,认清事物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甚至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人生走向产生影响,随着我们的阅历经验越丰富,我们受知识的诅咒越多,就越难打破常规进行创新,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也是一样的,在经过快速发展周期后会进入瓶颈期,如何突破创新变得很艰难,深度思考难不难,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对自己的「联结」重新进行审视,你会发现深藏在自己心底的偏见,你会发现,许多表面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有着复杂的原因。
你会慢慢发现,你走得比别人更远,看到的事物也更深入。

从视角的高度看问题,一个是自己的视角,一个是比你等级高的视角,一个是比你等级低或平级的视角,一个是上帝视角。自己的视角就是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利益,三观,理念比你等级高的领导,家长的角度,大概就是是否符合公司,集体,家族等组织的的利益或者理念比自己等级低或者平级的角度,就是他人的利益和需求,但是是个体的还有就是上帝视角,就是排除所有的利益(个人和集体的),排除所有不必要的观点(法律与道德),排除所有的因素,在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下,会应该是怎么样的视角。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数量级的高度,一个是自己的视角是只考虑你一个人的情况,高级视角是考虑如果达到某个数量级了,应该是如何处理。低级或者平级视角是,你有我无,或者我有你无这样的数量级形式,如何处理上帝视角,照着某个数量级发展下去,未来达到一个临界点,应该去如何思考。上帝视角是需要非常宽的视野广度。

广度的视野这个是包含了地域上的广度,年龄上的广度,种族上的广度,文化上的广度等等等方面的思考,或者参考比如说不同国家对某个东西是如何处理的。不同地域的对同样东西的不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性别差异。在广度思考方面,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和自己组织的视角上面去看问题,往往是非常狭隘的。

细节的精细度这个维度是这个事物本身,事物内部的东西。你看待这个事物是从那个尺度去看的。如果是时间,你看待时间的尺度,是天,还是小时,还是分钟,还是秒。颜色,你是看红,黄,蓝还是腮红,血红,桔黄,土黄,天蓝,海蓝如果是椅子,你是认为只要是能坐的都叫椅子,还是分板凳,工作椅,摇椅,太师椅,靠椅等。另外还有不同角度的去看其细节,比如是椅子,从颜色,形状,设计,制作年的,材料,生产地等等角度去看待。

特质/特点/独特性每个事物都有相同的共性,当然也有其区别于其他的特性。而那些重要的特性的特点,就是要我们针对这个事物重点研究的。这个特性对事物本身的影响,对其共性的影响。这个特性对自己的影响,对自己周围的影响,对自己组织的影响如果掌控这个特性。这个特性对未来趋势能起到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影响这个特性的实质是什么。这个特。
事物间的联系以我们要研究分析的事物为中心,找出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生相克等。(当然,这个维度里的东西,可能一已展开就收不回来了,可能从一个事物跳到另外一个事物上去了。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范畴。)要找出事物联系,必须要有一定高的视角和一定广度的视野,这样才能发现更加广的的事物间联系性为什么那么重要,使得这个事物显得特别,使得这个事物影响改变了一切。

发展的趋势要了解一个事物,往往是要知道它的前世今生,了解事物的历史,今日,以及预测可能的未来。这个是一条时间轴。在趋势方面,有个东西叫做拐点,就是突然开始加速发生剧烈的变化的那一点。如果是一条上升下降的线,拐点就是在这点时间后,突然快速上升或者下降了。预测稳定的趋势相对容易,但是要准确预测这个拐点是非常困难的。总结很多所谓的深度分析,就是为了能预测未来的趋势以及这个拐点,然后抓住机遇,提升自己。以上任何一点只要详细分析,都是深入分析,但是如所有这几点都详细的分析了,那就是深入中的深入了。所以提高自己的视角高度,拓宽自己的事业广度,了解事物的特性,深入细节的精细度,把握事物的相互关系或联系,最后准确的了解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样你就是深入地思考了。

希望大家都能打破知识诅咒,唤醒深度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