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对话中走向数学——华应龙老师《阅兵中的数学故事》

2019-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浩永恒之旅

【2019.10.19】上午第三节

小数专场

一.课前交流

1.展示伊河路小学六二班的课前预习单,书写非常棒,质量非常高。

2.学生在练习单上写名字

每个字大约1平方厘米,如果你觉得老师可能会读错,请标上拼音,谢谢!

二.学习“阅兵中的数学故事”

1.播放视频

70年国庆阅兵

学生交流阅兵感受:

生:很震撼

生:国家很厉害

师:阅兵之美在哪里?

数学视角看阅兵 章回小说,好玩得很

1.第一回:破解6米之谜

学生大胆猜想

师:一步75厘米,这个与6米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计算,交流展示

揭示知识,重新建构

2.第二回:为了神圣的那一刻

(1)师:神圣的那一刻是什么?

学生交流

(2)师:如何计算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精确到秒)?

联系火车过桥

a.师:将军到最后一个士兵有多长?

现实原型 数学模型

【模型一部分为植树模型,还有什么模型?现实往往是诸模型的综合,数学往往是诸现实的分离,分离往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分离便于聚焦,综合方显意义】

生:6+14×0.3+(14-1)×0.9=21.9(米)

生:将军有脚,所以还要加上0.3,等于22.2米

师:为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的孩子鼓掌

生:6米里面含有将军的脚,所以不用加

师:又有人质疑,再一次证明敢于表达不同观点非常棒!刚才那位同学,你还坚持22.2米吗?

生:不坚持了。

师:听到不同声音,知错就改,不固守自己的想法,很棒,也说明要仔细审题!

b.计算方队的通过速度

“火车过山洞”模型的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精彩的生生对话中引出140米/秒是有问题的,正确的是1.40米/秒;

华老师引入高铁速度250千米/小时(69.4米/秒),再次感受单位的重要性!【课后有老师说可以引出飞机速度,你觉得高铁好,还是飞机好,大胆猜想一下!!!】

3.第三回:如果我来解说“东风41”

(1)小组交流

(2)播放视频,介绍学生预习单上关注的问题“20分钟打到纽约”,引入数学计算:“东风41”20分钟飞行1万千米,那么“东风41”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呢?

生:1小时是60分钟,60分钟里有3个20分钟,每20分钟1万千米,那么3个20分钟就是3个1万千米,就是3万千米。

(3)把3万千米/小时换算成“米/秒”

学生独立探索,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三.谈感受

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说你的感受。

生:为了80多秒,大家练了5个月,真是不容易!

生:阅兵中那么多数据,控制得那么精准,真的不可思议!

师:阅兵之美,美在震撼;阅兵之美,美在精度,秒毫不差,美在速度,快慢有序!阅兵之美,美在数里,美在心里!

精“心”预设 数学之美 60分钟收获巨大

华应龙老师说课:借助阅兵之事,诉说数学故事,留下数学之美。

听课老师互动:

需要排队

讲课老师回应:

用心一时,用心一世

用心备课 凌晨三点,美在速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