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玛卡巴卡的信:大学时光
嗨,玛卡巴卡:
上海的天气怎么样呢,放假的七天会出去玩儿吗?郑州从昨天就开始淅淅沥沥的下雨,据说会持续到4号。哎,本来想出去玩呢,天气预报说哪哪都是雨。
上封信写了我小时候的经历,看评论感觉画风有点歪了。那就是个经历,没啥好与坏,而且无论好与坏,都只能在那个基础上去成长。就像一棵树,只能从它够得着的土壤里汲取养分。有时候我会提到原生家庭,但没有责怪谁的意思,因为对于事情的理解,太个人化了。一个爹妈,我姐就快快乐乐的,而且我俩对小时候的记忆几乎都不一样,哪怕同一件事情。《被讨厌的勇气》里说,人是根据现在的状态去调取过去的经验,所以,还是要把现在的状态弄的好一点,对过去的理解也就随之变化了。
再接着聊一些我以前的事吧。上回说到高中生活,那三年可真是太苦了,不管是学习还是精神上。所以,刚上大学我就下定决心,毕业就找工作,谁再上学谁特么是狗。
大学可真是一个新天地,可以不上课,考试能过就行。所以,我大一就天天逃课。不但逃课,还不参加集体活动,等大二上完要细分专业的时候,我认识的同专业的人也就局限于宿舍和相邻宿舍。
不上课,我去干嘛了呢?我去挣钱了呀。一开始是啥都做,做家教、推销书,书主要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之类的,我自己都没看过,但能卖出去不少。后来是摆地摊,卖景区门票。直到后来,接了几个药品类的市场调查,前面的事情才不做了。那个时候的市场调查,还要有录音,所以我就天天挂个mp3跑药店,做下来得一个多月,报酬也不错。
后来也不做这个了,就和社会上的一个机构合作招寒暑假工送到企业。这个是拿提成的,招的越多做好。由于那个机构有一定的官方背景,招人很容易。有的学生是好奇,有的是缺钱,再加上很多人从众,一般招到一个就能招到同宿舍及邻宿舍的一串。我自己也去过一次,是深圳的一个工厂,开开心心的过了40天工厂小妹的生活。之所以开心,是因为知道我的未来不在那里。
在校园里,虽然正经的课没上过,整天瞎游荡,不仅不想学习,还想着搞破坏。不知道为啥,那个时候心里有个隐隐约约的想法,做学生干坏事没啥,出了问题也容易被原谅,所以干了好多别人眼里坏学生干的事儿。得了几回通报批评,后来我辅导员找我说,再得一次通报批评就没有毕业证了,我才不干,但其实心里是不怕的。
我宿舍其的人早早就开始准备考研了。得知可以考公务员之后,我就准备考。这其实是一个很随意的决定,我甚至并不知道考上公务员意味着什么。后来我想,也许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的潜意识来说,能当公务员是一个很厉害的事情吧。我认认真真的准备了两个月,真挺认真的,因为忽然觉得大学啥也没学到,有点慌神了。
备考的时候,我脑子里都是高中的东西,学习方法也是。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我比别人容易。大四的春节,我就搞定了工作,也是我们年级第一个找到工作。我没经历过校招,没去过人才交流市场,没投过简历,懵懵懂懂的跳过了这些环节。我没见过社会上的竞争是什么样子的。
回想我的上学经历,我一直在学课本。至于课本之外的书,初中不让看,高中没时间看,大学及以后不愿意看。我想起来看书是在前年,什么原因不记得了。买了三本连岳推荐的书,《理性乐观派》《最好的告别》《阿尔拉斯耸耸肩》,看了前两本之后,止步于第三本。再想起来看书,就是去年了,前两本是你推荐的,《灿烂千阳》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后来就是去找你更文里找书看,或者看前一本书里牵扯出来的一系列书,林林总总也看了一些。越看书,越觉得遗憾,以前咋就不知道看看书呢,所以,现在看到好书,总想搬回家,最起码可以先镇宅吧。
离开大学的时候,班里不少人说我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乍一听,感觉我的大学过得还可以,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混了四年,又用高中的知识找了一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