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教师成长计划

想象创造美好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5人  C_C1067陈梅红河北

昨晚,龚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这样一节课,如果保护和创造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创造美好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说起汽车,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其次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应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对于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认为可能更多的要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和多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只有不断开发大脑,不断在孩子们的大脑中留下记忆与创造的空间,去再造知识,才会在孩子们的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对以获得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将是创造力的体现。

 

 

想象创造美好

         龚老师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准确性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不是知识代表了一切,是不是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一切,显而易见,这句话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知识固然重要,但一味的固守一份知识无异于一潭死水,若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人类将与没有感情的动物无异。还谈什么有着“感情色彩的成功”?

 

 

 

 

 

 

 

 

 

想象创造美好

 

       龚老师提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相融合并一定就是天才的象征,相反的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可以被激发的培养的。继而给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公式等于:保护+激发+培养。  保护好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适当的激发和培养将会是孩子们走向快乐成长的必经之路。

 

 

 

想象创造美好

 

想象创造美好

 

想象创造美好

 

想象创造美好

 

想象创造美好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爱、信任、懂得、欣赏、更需要支持。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相信孩子们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的标的表达环境。要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束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我们的小学生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的阶段,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给孩子一个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想象力进行创造的过程中,我认为“陪伴、启发、引导、帮助”对孩子很重要。这四个词看上去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是要真正的落实到每一堂课程当中,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让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想象创造美好

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一个叫祖拉的四岁的小朋友,有一天她跑到教室里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疼了,就哭了起来。这个时候老师过来安慰她,祖拉你刚才是不是很疼?你感觉疼痛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要不要把疼痛画下来?祖拉想了想说好啊,于是就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摔倒的地板上画了起来,用绿色代表疼痛的颜色,用圆形代表膝盖,并在上面画了几个刺一样的形状,用来表示疼痛的感觉。“疼痛”画好之后,又在外面画了一个笼子,把疼痛关起来,这样疼痛就不会长大了。然后疼痛就会越来越小,祖拉就不疼了。

        这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注意力如此集中地感受自己的痛觉,观察自己的身体,如此注意力集中地去了解自己,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把自己身体的一种痛觉用画画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而且这个记忆一直是属于她自己的,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目的——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

        有一句话叫“孩子是什么比会什么更重要”,先让孩子了解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擅长什么,然后再想自己要去学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能力。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孩子学会了很多,但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考了大学,毕了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虽然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但是却没有一个对自己清晰的定位,原因就是他不了解自己。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首要的就是让孩子真正的了解自己,并且能把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途径有很多种,可以是说话、写字、绘画……美术是让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上面祖拉小朋友的作品,我们再来看一位当代著名抽象派艺术大师赛·托姆布雷的作品。

 

想象创造美好

也许大家不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艺术作品,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样的艺术作品其实它是有价值的。赛·托姆布雷的作品非常昂贵,从艺术价值来讲,孩子的作品跟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有艺术价值的,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需要被我们所尊重。

    什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这是几年前的一个报道:全球21个国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过往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主要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会定一个考试或考核的目标,这样会使我们养成一种习惯,逐渐形成一种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的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这样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让我们放弃了一种叫判断力的能力,我们不用自己再做判断了,爸爸妈妈和老师告诉我们哪些不对,我们就不做,对的,就要去做。慢慢的,孩子就不用再去判断一件事物自己到底喜不喜欢或者对不对,而是听从爸爸妈妈或老师的教导变成了一个乖宝宝,好奇心和探究欲慢慢的减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慢慢减少了。

当然,这也不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中国的家长们把应试教育当成了教育的全部,一提到教育就想到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可能会占到90%,而其他的审美教育和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教育,经常被理解成可有可无的。事实上除了应试教育之外,还有审美教育和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主要是靠好奇心和想象力来推动的。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都是先源于想象,因为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通过想象,把它创作或者表达出来,我们人类文明就向前推进了。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善良的人

什么是教育?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理解教育?

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善良的人,所以叫“止于至善”。至善就是人性当中最大的善,它一直是人类文明追求和发展的一个目标。一个能够分得清美丑的人,就一定能够分得清善恶,不断追求美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正是在不断地追求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文明、价值观和生活都在不断的改变和提升。

我们有一个教育目标,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善良又会想象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