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爸球妈如是说

2019-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SC416

付出真诚的文字,就会被真心收藏。点滴记述,部分来自羽球场边的亲身见闻,其余来自球童爸妈们的朋友圈发布的帖子,和家长群内彼此的分享。有些叙述口语化,但无需修饰包装,因为平实真实自能引起共鸣;有些很久之前看过,藏在内心,某些时刻自自然然的浮现出来。

她说起准备以6岁高龄参加C Championship比赛的Chloe:

几年前初来这里,就每天见到她妈妈抱着这个未满周岁的小baby陪哥哥训练,醒一阵睡一阵,球会里每个人都喜欢她。再长大点,记得高高的Mike叔叔就总喜欢把她放在自己脖子上奔跑,她又害怕又兴奋的惊笑声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球馆。

球爸球妈如是说

他说起竞技队里最小的7岁儿子:

平生最艰苦的一次训练,孩子眼泪鼻涕伴着汗水一起流淌,训练时忍不住的哽咽声声入耳。我这当爹的只能躲得远远的装没看见没听到。训练后抚摸着孩子的头想安慰几句,涌到嘴边的却是大实话:“今天苦,明天会更苦, 苦日子刚刚开头,孩子你保重。”

她说起8岁小冠军的比赛:

小Michael实在太拼了,连续两天每一场比赛每一个球都激情澎湃的呐喊,把全场都感染了,大家都齐声为他们加油,整个跟过年似的。到最后一场的mix决赛这孩子反而哑火不喊了,赛后我逮住了小冠军,说很不习惯最后一场听不到他的喊声。他疲惫的小脸笑容如向日葵般绽放,嘶哑着说:“我嗓子...喊哑了,实在喊不动了……”

她说起每周末从美国纽约州开车300多公里来训练的9岁女儿:

练习羽毛球起,孩子没有在周末睡过一个懒觉,见过最多的是凌晨四点半美加边境上点点的星光。每周都要来多伦多参加两天的羽毛球训练,单程3.5小时。今天是第三年的第一天,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吃早餐、抓紧时间看看书、做做题。心里清楚,这样的辛苦和付出90%是徒劳的,只希望能在孩子的成长中多填充一些记忆,为母则无憾了吧。

他说起10岁的儿子和同岁的拍档跳级打15岁组比赛:

首次跳打15岁组A赛,抱着将被打成筛子的悲壮,目送小哥俩上场对阵U15新晋全国冠军。小哥俩彼此鼓励火力全开,对手师兄和拍档胸怀体育道德和娱乐精神,把首局比分手术刀般精确的控制在21:19。赛后双方彼此击掌告贺,庆祝一起合作贡献了高质量的比赛。小的觉得自己球技不错,大的觉得自己演技不错。四人中只有我家孩子的身高不及球网高,许个心愿吧:祝儿子新的一年涨肉涨个涨心眼。

球爸球妈如是说

她说起个子小力量弱的11岁女儿:

个子小力量弱的女儿在竞技比赛完全处于下风,高大的对手很容易捕捉到她的弱点。输了球的她到了临睡时才会抱着我默默地哭。我告诉她,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你,一两年内身高力量不会突发猛增,你得接受你自己。但是你可以尽量发挥身体灵活反应快的优势,让技术更标准细腻,你也一样能打好球。每场比赛冠军只有一个,但是你自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为每个属于自己的时刻去拼搏。让孩子在学球和比赛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坚持努力就是球童父母的最大心愿了。

她说起13岁的文静女儿:

两个乖乖女,比赛打到后来也凶猛起来,频频扣杀,这个就是教练强调的体育精神吧," 爱拼才会赢"...

他说起开始懂事的15岁儿子:

孩子在球会和队友比赛,队友爸爸来接儿子,在旁边看儿子比赛,兴奋难抑大声加油。赛后我问儿子比分,他答,“21:18,不过最后几个我没尽力....” 还没等我的白眼翻过去,儿子接着说:“因为对手爸爸很少来,我想他一定想多看孩子多打几个球。”

瞬间被感动,孩子比我们更懂得宽容和爱。

她谈起今年读大学一年级的儿子:

我希望女儿长大也像她哥哥一样,背着羽毛球包自信满满的迈进大学。我儿子去麦吉尔上学,带去最重要的物品是球包,以前数学60几分,他爸不让他打球,他站在前台哭,校长帮忙給他找最好的私课,让他没有中断打球又发奋读书,所以他今天的成绩可见俱乐部对他的帮助。今年成绩全A,他说功课很紧,但一有空就打球,真是谢谢啦。

五旬老父脖挂奖牌,说起为了奥运梦想征战国际赛场的21岁女儿,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看,这是我的第一面奖牌:全国锦标赛的银牌,是女儿送给我的。她的目标是代表加拿大参加2020年的奥运会,她从19岁起就为了这个梦想独自飞行五湖四海全世界各地打比赛,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

球爸球妈如是说

这些片段,来自不同的人物。主角们年龄不同,从幼稚园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水平不同,从初学者B组选手A组选手全国冠军到众多陪伴儿女默默付出的爸妈们。有的在记忆中被发掘出来,时日久长; 有的刚刚发生在昨天。此起彼伏, 各自在独立的时间出现,但他们又都在讲述同样的故事:

关于成长。关于坚韧、爱、友情、体谅、勇气、宽容、陪伴。关于眼泪、挫折、失去、软弱、退缩、伤痛、打击。关于意志,关于坚持,关于超越后又再次被击打。关于付出,关于收获。

关于认识自己。

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如浩瀚海洋,所见所闻难及万一,能记录下来的更为稀少。在我的记忆中还有这些:

9岁的Daniel,你还记得夏令营被罚流泪时,Thomas哥哥那个充满安慰的拥抱吗?

8岁的小B,你还记得10年级的Tim哥哥趴在地上帮助清理场地上你训练时的呕吐物吗?

小M,你还记得本身还是大男孩的弯弯教练用笨拙的手帮你梳头发扎辫子吗?

E,你还记得“冷酷无情”的教练们一次次的在训练中蹲在你身前为你系紧松开的鞋带吗?

J,你还记得Oliver欣喜若狂的冲进场庆贺夺得2017泛美金牌的你,比他自己一年后自己夺得泛美三项冠军还高兴吗?

K,你还记得8岁生日时委屈不开心,Kama姐姐和全国冠军Jackie姐姐Thomas哥哥强强联手,为了哄你开心,陪你打双打,还顺便不小心输了给你吗?

球爸球妈如是说

小队员们,还记得比赛时,沉实内敛的主教练最大限度流露的情感就是蹲在你们面前,掐掐你们的脸蛋,说声:“打的不错,继续加油”吗?

那个刚开始学球躲在更衣室不肯出来,上周获得B组奖牌的女孩,还记得教练不肯放弃你,一次次耐心的引导你对羽毛球的兴趣吗?

来自海外的年轻教练们,还记得只要米妈在,你们就不用操心你们的三餐了吗?

还记得总是热心为大家拍照的菜菜、三少,涛爷,松波吗?

还记得每次俱乐部年会那么多热心的义工吗?

还记得每次训练结束后,卡玛姐姐那不断变换各种零食的百宝箱吗?

球爸球妈如是说

这一切无关地位,无关成就,无关天赋;这只是一个个普通人善良内心的自然流露,相信当事人也都已经忘记。但就是这点点滴滴不经意间流出的善意,让人内心温暖。

我不知道什么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但我知道,他们在这些艰苦日子里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流下的泪水汗水,感受到的爱和友谊,是这些孩子们在年少时代能被赋予的最好礼物。

或许有一天,已经成了运动员,医生,教师,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学者,自由职业者的你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很多年很多前,每个星期总有几天,我都在一个叫KC的球会度过……

球爸球妈如是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