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滋味》知菜根香
前日偶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滋味》,真是愈读愈有滋味,在汪先生的笔下,不论是河豚,鲜虾等水中鲜,还是荠菜,薤葵,马兰头等村野菜,或是土豆,白菜,萝卜家常菜,都是活色生香,余味悠长,亦如他的文字一样耐人寻味。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恋家乡的味道,汪先生写故乡的食物,也是充满深情厚意,他写家乡的炒米,用郑板桥的《板桥家书》中的一段话,读来品去特别有味道: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炒米就是糯米炒熟,放置罐子封存,以备随时之需,吃时只需开水冲烫,加少许白糖即可,类似今天的油茶面。
汪先生老家在江苏高邮,出产闻名全国的双黄鸭蛋,作家写高邮的咸鸭蛋:蛋黄质细而多油,通红通红的,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
怎么样,看看文字就已垂涎欲滴了吧。
在作家眼中,那些河鲜,野菜,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还充满了人情味。这不禁也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美味……
荠菜,这种野菜,大江南北好像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春天一露头,它就跟着来了,长得像菊花头,一盘一盘的,街头巷尾卖菜的阿姨,提着篮子叫卖:荠菜,刚采的荠菜,鲜着呐,包饺子,包馄饨,好吃着呐。
每次到遇到,我都会买上一堆,回家洗净,用开水烫过,切碎碎的,加肉做成馅儿,包饺子。刚煮出锅的荠菜饺子,咬一口,满口都是清香味,都是春天的味道……
早春之际,除了荠菜还有香椿芽,也是野菜中的极鲜物。紫红色的香椿芽,被卖菜人扎成一把一把的,码在篮子里,五块钱一把,大概有十多条吧,也不便宜的,货卖一个新鲜嘛。
把香椿芽切得细碎细碎的,拌上嫩豆腐,浇上香油,味精盐就足够,味道清新。又或者切碎混入蛋液,煎成鸡蛋饼,也非常好吃。
故乡一到秋季,人们就开始腌咸菜,大白菜,芥菜,雪里蕻 ,加粗粒盐,码在坛子里,大缸里,整整齐齐的,密封一个多月,就成了,酸脆爽口,用来下饭配粥,用汪先生的话说“真是一顿好饭”。
腌完咸菜,就晾晒干菜,什么葫芦条,茄子干,豆角干,南瓜干,土豆干,萝卜干,凡是青菜好像都能拿来晒一晒,待到冬天炖肉吃。
五花肉炖干豆角,猪蹄炖葫芦条,真是绝配,既化解了肉的油腻,又赋予干菜特别的味道。就连《红楼梦》中贾府的上上下下都许欢呢。刘姥姥进大观园带回来很多财物,不知如何回报是好,丫鬟平儿就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乡村野味也上得了豪门富户的餐桌,而且阖府上下都爱吃。魅力可见一斑。
正是那些最最平淡无奇的食材,也是最最养人的,是生活的平常味,青菜萝卜,五谷杂粮,才能让人体健心安,方得长久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