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去侵犯,也不被侵犯

2022-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HaHa是哈哈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1.2

我们常常在言语上侵犯孩子的界限,却丝毫没有察觉,甚至不觉得是侵犯。

比如逗孩子的行为就非常不尊重孩子,充满戏谑,有时候甚至是恶俗的。

回想生活中,这类的语言真是随处可见。

比如“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比如“你妈走了,不要你了”等等

作者说,我们低估语言的力量,低估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

其实成为了大人的我们何尝不知道语言的力量呢?

只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轻视了。

作者在文中还提到还有一种越界,是父母把自己的羞耻感投射给孩子

性侵犯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大家都了解,就是身体的侵犯,大家不了解的可能是广义的性侵犯。

所谓广义的性侵犯,其中一项就是任何能引起孩子羞耻感的行为或言语。

比如孩子不穿衣服,父母会说“不害羞、羞羞”,甚至是“不要脸”;比如孩子触碰自己的性器官,父母啪的一下打他的手,并且做出厌恶的表情;比如父母换衣服,被孩子看到了,父母会很不自然地把孩子轰走;比如孩子模仿电视上的亲密行为,父母怒斥孩子不许这样;或者父母指着电视上或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说“真不害臊”。

对于这一点,我可能还不是特别的理解。

但是,我知道性教育,很重要。

“性”在中文的话语环境中犹如洪水猛兽,父母、老师等都避而不谈。

有网友评论“性教育”: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长大后你就知道了”。

还有一些家长,甚至会在孩子问及两性知识时,

用谎言或者呵斥来回复:“不要说那种东西,害不害躁。”

“你是爸爸妈妈在垃圾桶里捡来的。”

“只有坏孩子才问这种问题。

特别是看了现在新闻里很多未成年的性侵案件

让人感觉更加不安

如果父母、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在「性」上集体失声,孩子并不会一直保持「单纯」,反而会活在风险之中。

调查数据显示,十分之一的孩子可能在18 岁之前遭遇过性侵,70%~90% 是熟人作案。

性教育的缺失,还可能成为犯罪的「帮凶」。

如果没有正确的性观念,当性侵发生后,受害者往往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发声,使得侵害者更容易逍遥法外,甚至屡屡得手。

此外,如果社会没有正确的性观念,可能因为不恰当的舆论讨论和沟通,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和羞辱。

性是私密的,但性不可耻。

性教育这堂课,不要等坏人来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