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个给我最少选择的人,却给了我最大的选择
映像中从小到大父亲给我的选择就是只能学好,不能学坏。
小时候因为贪玩,和小伙伴钓鱼以至未去帮不远处的父亲干活被父亲抓起钓竿揍得连滚带爬的跑回家过;因为暑假作业找不着被父亲拿绳子吊起来打过;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不知情而参与了伙伴偷自家的桶去卖被揍得头破血流。在父亲的眼里什么是学坏?大概是一切他认为不合常理的事情吧。也正因为如此,自己从小与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太好。直到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父母就很少管我了,或者说只在思想上对我唠叨出到外面到哪都不能学坏。于是初中开始就比较独立了,无论开学还是学期结束,从来都是一个人,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样一直到了初三,原本很少过问我学业的父亲突然跟我说升学考试考上哪所学校就上哪所,永远不要指望家里有钱去帮你去走后门。当时初中感觉还比较懵懂,加上在镇上的三流学校成绩还算不错,没把这话太当回事。中考还算正常发挥吧,但只考上了市里排名中等的学校里的重点班,跟我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父亲最终也用现实和行动证明了他的温馨提示。于是高中学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不同于初中放肆的玩,高中基本上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原因在于父亲这次的忠告是:考不上大学就滚去打工。这对于高一开始每年去广东打暑假工有过体验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所以高中期间是目前人生中目标最坚定的一次——一定要考上大学,还得是重本花钱少那种,因为一本以下根本没钱去读!于是啊,那时可以中午下课了拼了命的往食堂跑,因为在前面不用排队吃完还能回教室看看书;可以在听完李阳疯狂英语的第二个早上五点半起床打好早餐就拿着本疯狂英语去舞台厕所的灯光下大声朗读,虽然只坚持了两周;可以在冬天的中午跟同学拎着两个桶去食堂打热水回宿舍洗澡,因为这样不仅省时间还免费……
现在再回想起来,从小到大父母给我的选择很少,少到只能凭中考成绩去选择学校,只能选择继续升学或者去打工。但也是这些关键时刻给出的选择让我明白想要改变只能靠自己,让我可以选择周末留宿学校继续学习(有时候也会贪玩);让我可以在高考失利后选择继续复读(前提当然是不花家里一分钱);让我可以如愿考上省里的重点大学时自由选择专业;让我可以大学毕业之后自由选择从事的工作而放弃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父母给我灌输的思想从来都是:我们文化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你到哪也不能学坏,让我们丢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觉悟,让我在贪玩时能及时刹车,逼着自己去学好,去做那些我认为不会给他们丢脸的事。
算上实习,出来工作已经一年了。在社会上的一年和在学校的四年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很多时候时间不再属于你自己了,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处理的关系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继而催生出来的结果就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苟延残喘的我们,未来的未知性更大了,你甚至都不知道哪天就会因为贪婪,容易被诱惑的人性弱点或者未知的陷阱而爆发或者死亡。
日本电视剧《海女》有一句台词,不敬畏大海的人,不配做海女。不敬畏这个社会的人呢?因为今天的话题,想起来父亲常在我耳边唠叨的话:想学坏很快,一天就坏掉了。想学好却很慢,三年可能也学不好。很朴实的话,现在想起来确值得我细细评味。 未来还很长,遇到想不通的时候,拿出那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让父母觉得丢脸的觉悟去做出选择,也许就是父亲给我最大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