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写作

2017-07-27  本文已影响66人  周某某2019

余华这样说:

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道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一年多前,刚买来余华的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时,我就挑到了这本书包含这一段的那篇,关键词:日常生活

后来,我一直想着这段话,直到今天我又重新看到这篇文章,并且用H1全文朗读录音。

我试着在自己的写作里,也加入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等元素。

今天我本想写的话题是:如果我不再相信自己的意志力、自制力的时候,我应该依靠什么去完成一件事?

政治上:
一直以来,我们在主流媒体上,都可以看到立场坚定,表情严肃的国家领导人,政治家,那样的人是媒体上的人,和电影里的英雄类似,英雄虽然会在故事里遇到困难,但最终他还是解决了问题,突破了困境。所以,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就像那歌里唱的: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可,终究,我们不是雷锋,我们没办法做到歌里的标准。

历史上:
历史往往和政治相连,历史上,那些打落牙和血吞的故事,常常激励着我们,可是,还是和上一段一样,那些都是历史人物。不是现实,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日常生活。

体育上:
呀,体育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个人在赛场上努力拼搏,如果你看到那些顶尖的奥运选手是如何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基本功的,那么,我们确实还可以恢复一些意志力的。但,一个运动员的成功需要教练,需要整个激励体系,个人的远大理想只是其中一部分。

隐私上:
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个人的问题。《人生脚本》里曾说道赢家脚本,一个人和自己订立契约,如果最终完成了,那么,这个人就是赢家,如果没有完成,提前放弃,那么就是输家脚本。我在很多事情上,曾经和自己订立过契约,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有完成,至于为什么,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答案。

那么今天发生了什么?马奇这样说:

这种现象的一个特例涉及小概率极端事件。小概率事件的出现次数分布是严重倾斜的。例如,重大科学突破。这样的事件,结果极其正面,但是发生机会非常之小。大多数研究者一辈子都不会经历这样的事件。实际上(或者,可能实际上),大多数学习者会低估极其稀有、极其正面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进而无意识地规避风险,不能像本来可能的那样复制与重大科学发现相连的行为,例如,高度敬业、积极投入。

在读《经验的疆界》第一遍时,我发现了这段话,后来,才想起来,早前在阳老的博文里也曾见过,但是,那时候自己没办法理解那段话的意思,青年科学家往往低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进而放弃那些能够带来成功的行动,也就是正确的动作。自己因为低谷了成功的可能性,进而在行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提早放弃,行为瘫痪,拖延症爆发等等问题。

但是,今天我们知道,那些最终成功的人之中,还包含着非常理性聪明的人,他们清楚地看到未来,进而作出与未来相连的动作。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执行意图。

If Then

既然,你已经放弃相信自己的意志力,那么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人,机器人在运行之前,设定程序,然后就是执行。当然,这个机器人本质上还是人类,他有好奇心,有欲望,有贪念,还有一丝的内在动机在。

如果我下班到家吃好饭,我就开始写代码,过程中不在意自己是否聪明的问题,而在乎投入多少。

我想,这一个执行意图就足够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