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条叫朱尔的导盲犬,后来我失去了它
请读一下《我的导盲犬朱尔》。
今年过年时在车上一口气读完的书,刚开始对作者描述的主人公和导盲犬朱尔没有很大的感觉,甚至觉得有点无趣,后来才慢慢读起来这个有点心酸的故事。
朱尔是一条拉布拉多犬,被爱丽丝收养后送至导盲训练中心进行学习,后被分派至爱丽丝为她服务。
爱丽丝在高中时因被同伴强奸,眼睛被泼硫酸而致盲,后来她害怕男性害怕异性爱情,和朱尔相依为命,还有一个交往六年的女朋友弗雷德。
马卡龙先生,名为孜巴尔,有着垃圾桶的出身,显赫的出身家庭,双文凭,有学识和才华,却遭到女朋友的背叛,被夺走专利,撵出公司,流落街头,以在机场卖马卡龙为生,并因此邂逅了爱丽丝,开始了追求爱丽丝的纠结之旅。
故事很简单:马卡龙先生在机场救了爱丽丝和朱尔,结下了与他们的缘分。后来爱丽丝做了手术恢复了视力,朱尔认为自己已经不被需要,被更换了新主人并受到虐待。朱尔出逃,投靠马卡龙先生,带着马卡龙先生去寻找爱丽丝,将爱丽丝跟马卡龙先生撮合在一起。马卡龙先生也作为纽带联结了悲伤的朱尔和愧疚的爱丽丝。弗雷德退出,并为马卡龙先生提供发展致富的机会。最后,朱尔认识了一位患有癫痫的小朋友,并用自己的导盲知识和天生特有的察觉癫痫的能力,为这位癫痫患者和他的家庭服务。Happy ending.
至于故事描写的手法,是分别从孜巴尔和爱丽丝的角度,通过章节切换,以第一人称自述,让读者能够设身确切体会到孜巴尔和爱丽丝的想法和感情。阅读起来需要有转换的时间和意识,但是融入角色之内似乎自己就是爱丽丝或者是孜巴尔,他们的喜悦、愧疚、欲望、期待和悲伤统统都像是由自己内心所发。这种写作手法并不罕见,在《世上另一个我》这本书里也是这样描写的。
我喜欢读书,很少看电影电视,因为我觉得读书,尤其是阅读小说,通过作者描写的画面、人物、情感,通过一些对外貌、表情、场景的描写,我在心里描绘着我心中的朱尔和爱丽丝、马卡龙先生。我喜欢给他们赋予我对他们的想象,那是和作者思想的融合,是新的火花,在我的内心里这个小说世界可以随时变化,可晴可雨,可喜可怒,这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不仅仅是作者试图传达给我们的思想。而像电影那样真切展示在面前,只能接受这个画面,在心里刻下一摸一样的烙印,远远没有同读书那种惊喜。
回到朱尔他们身上。在爱丽丝即将恢复视力之时,朱尔就已经开始变得不那么专注,在爱丽丝恢复视力之后,即便是假装看不见,朱尔也不愿意为她导盲,不愿为她工作。狗狗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呢?朱尔开始变得抑郁,不动不食,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价值,哪怕能够放下工作的压力成为一只宠物犬也无法释怀。后来他去了新主人那里,新主人鞭打他,虐待他,受惊的朱尔只能夺门而出,没有依靠的他只能找到马卡龙先生帮忙,这就像是一个离家出走的人无路可走。他信任孜巴尔,他能感觉到孜巴尔喜欢爱丽丝,能感觉到孜巴尔是一个值得爱丽丝依靠的人,朱尔不仅是在借助孜巴尔的力量找回爱丽丝,也是在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爱丽丝送上一个真正的伴侣。
爱丽丝是懂朱尔的,但是她不懂怎么处理和朱尔的感情,她不想自私,因为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着导盲犬,但是她无法放下,这么多年和朱尔相依为命的感情怎么可以说放就放呢?她送走朱尔,这是一个伟大又愚蠢的决定,幸好这个决定让她懂得了怎么去对待朱尔,也让朱尔了解了自己对爱丽丝是多么忠诚。
孜巴尔是个懦弱的人。他心软,遇事不坚定,会逃避,纠结,无视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果他没有放下心来跟随着朱尔,那也许他会回到他的森林帐篷里,买不起酸奶,只能随奥马尔公爵一同离去。所幸他知道随遇而安,了解自己对爱丽丝的爱慕之情,信任朱尔不会给他带到不好的境地。我不喜欢孜巴尔的性格,即便小说一开始给他描写了那么大篇幅的英雄主义,但是他不符合我心中爱丽丝伴侣的条件,也许是我要求太高了,想象有点不符合实际,我知道,孜巴尔这种特性正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不完美但是很现实。
对于作者描写的导盲犬题材,甚至到文章后面给朱尔赋予了优秀的照顾癫痫病人的能力,我只能表示非常敬佩和喜爱。我自己也是一名兽医临床在读学生,未来我相信我也会从事兽医相关职业,读到文中奥斯曼医生和王医生对朱尔的诊断,我第一次知道动物行为学的应用范围,是和动物处于同一个水平和解读他们的语言,这是一项令我敬畏的技能,我开始琢磨自己以后能不能也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可以成为一本科普书籍向公众广泛宣传,去宣传导盲犬的知识,去宣扬动物和人类的友好关系,即便有些人可能会对书籍中动物行为那一块的解说嗤之以鼻,但那却是科学的一部分,真理的一部分。
请读一下《我的导盲犬朱尔》这本书吧,会有不少的感慨的,也会值得细细再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