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考试党(CPA CFA 考研 司法公务员等) 想法cpa

CPA考试,如何做题事半功倍?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16人  BonnieYan

考试不通过。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会做。二是会做的丢了分。因此平时做题有两个目的:一是填坑,查漏补缺,不会做的弄会了;二是给坑做标记,让自己长记性,考试时别再掉进坑里。 方法:做完一道就对答案,就听/看讲解。

说明:

1、这种方法不适用考前模拟做整套卷。

2、这种方法至少有如下两个好处:

其一,节约时间。如果做完一套卷或是一部分题再对答案,如若答案有错,查找原因时,题干很可能会被再读一遍或几遍,尤其是题干较长的更是如此。

其二,越趁热,越容易“打铁”,更容易记住。一场考试结束后,明明知道对答案可能会影响下一场考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答案?人有求胜欲是本性,做题时我们都希望自己做对,哪怕是绞尽脑汁。一旦结果错了,会更迫切地想知道原因。做老师的基本都能感受到,考后讲解试卷时,越是重大的考试,学生听得越认真。

3、做完一道对答案,这里的“一道”是指一整道题,如果一道题有几个小问的,需要把所有小问都做完。如果做完一个小问就对答案,那么如果思考错误,讲解会纠正,在此基础上再做后续小问,是否真正掌握有待怀疑。

怎么做题?需要做哪些练习题?

 第一阶段:听完一章基础班或强化班之后,做中华会计网校(东奥)的章节练习。

中华会计网校(东奥)的章节练习都是题目在上,答案在下。我是这么做题的。比如今天我开始做第一章的练习题,做题之前,会先复制一个word,这样就有了两个word。同时打开两个word,一个定位在第一页,就是题目所处的位置;另一个在后半部分,也就是答案页。

接下来做一道题对一道答案。如果答案对,则看讲解,验证自己的分析过程是否正确;如果答案不对,写下正确结果(仅结果,不包含中间过程),将自己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对比,一步步抽丝剥茧分析自己哪里错了。

如何分析?

比如式子列的是对的,结果计算错误。是按计算器时不小心按错呢?还是自己心算错误?如果是前者,下次就得看着按计算器,而不是盲按。会做不等于100%不丢分。考试的目标是会做的尽少丢分。

列式错误,又是什么导致的?不会?某个知识点没有学习到?还是列式的时候将题目中的数字抄错?前者在税法中比较常见,有税收优惠忘记乘以(1-X%),如果是后者,下次做题考试做题时就得注意。

如果实在思考不出来原因,可以猜。正确结果是100,我的答案是200,难道要乘以50%? 分析完后,再看讲解,在word里答案旁记下“第一次错+错误答案+错误原因+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

如果这道题是经典、重点、历年考题,过段时间再来做,检测自己是否已经完全掌握。如果没有完全掌握,记下“第二次错+错误答案+错误原因+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第三次依此类推。这样这道题的出错记录就完整记录下来了。

第二阶段:习题班。打开习题班的视频,看到题目先按暂停键,写出自己的答案,再继续听随后的老师讲解。这一阶段建议做一做提高练习。方法同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考前模拟试卷。尽量完全模拟考试环境。

注意:第一至第三阶段,可以设立自己的题集。题集不仅应该包括错题,还包括历年真题、经典例题、易错题等。

第四阶段:做题集。考前1到2周。

这段时间需要把题集拿出来反复地做。尤其是错误的题。先做错误频率最高的,再做错误频率中等的,最后做错误频率较低的。

一道题如果第一次做错了,第二次又做错了。或是第一次做错了,第二次做对了,第三次又做错了。或是有时做对,有时做错。这些情况都要小心了。很大可能是对于这种类型题目所对应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比如财管中的递延年金,很多人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做题错误是因为思考错误,头脑中存在着某个错误的想法。这个错误是很难纠正过来的,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直至纠正。考前再温习,能够有效降低考试出错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