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为什么难?
上周,我开始了2018年的第一场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
第一天,讲授P.E.T.技巧——积极倾听时,我做了现场的案例演示。一位妈妈讲述她的烦恼,我积极倾听她,其他参与学习的父母观摩。
倾听之后,一位妈妈说,“我知道差距在哪里了?我在旁边听的时候,总是想问问题。但我看到你倾听时,一直在跟着她,真的是非常专注。”
我想,这位妈妈说出了倾听之所以难的一些原因。
倾听到底是什么?
倾诉者诉说自己的烦恼时,倾听者全然地关注倾诉者的状态,体会倾诉者的感受,及其遭遇所带来的困扰和影响,并将这些内容反馈给倾诉者。
然而,正如那位妈妈所说,我们在倾听过程中总是想问问题,这是为什么?
一
因为我们想要帮对方解决问题。
看上去是好心,可正是这份好心,让我们不知不觉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高位,高于倾诉者的位置。
所以,我们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好有更全面的判断,从而帮对方解决问题。
二
因为我们充满了好奇。
好奇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特质。如果在倾听时启动了我们的好奇,我们就想要问问题。
这时,我们的关注点已经不在倾诉者身上,我们关注的是我们自己的好奇心。
三
因为我们产生了评价。
倾诉者的倾诉,不断地激发着我们内心的评价体系。我们用自己的价值或者认知坐标衡量倾诉者,不断地把对方纳入到自己的坐标体系中来,看是否和自己的坐标体系相符。
这些,是难以倾听的原因。也许你会问,难道我们在倾听的时候不能抱有助人之心,不能好奇,不能产生内心的评价吗?
助人之心、好奇、产生判断,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而不是错的。只是,我们需要用对时机。
助人是好的,但要在倾诉者真的需要你的帮助,向你寻求建议时;好奇是好的,但要在倾诉者不受困扰时;评价也是可以的,但要得到对方允许时。
有时,倾诉者在说话过程中会说: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们会以为这是给建议的时机,不是的。这时,我们要关注对方说话时的状态——表情、语音语调、肢体动作,才知道对方表达的是无助的情绪,还是需要一个建议。
有时,由于我们好奇而问的问题,倾诉者会给予回答,可是倾诉者也会很快判断出,你不是真的关心TA,而是想要满足你自己的好奇心。
有时,你的评价体系会让你感觉与对方产生共鸣。但这种共鸣是短暂的,并且只是属于你的,不属于倾诉者。
最后,再复习一遍什么是积极倾听?
倾诉者诉说自己的烦恼时,倾听者全然地关注倾诉者的状态,体会倾诉者的感受,及其遭遇所带来的困扰和影响,并将这些内容反馈给倾诉者。
相信你一定能学会、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