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水公益评论文·精选芳水公益·优秀文章/故事专题O次元的空间

评牛皮小姐之《又是一年三月三》

2021-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三三不惑

【九洲芳文】

简书作者牛皮小姐让我给她的文章《又是一年三月三》一些建议,这是一篇培训班的作业,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先看看在整个行文的过程里字词和标点是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河岸三两垂钓者”一句,首先缺了谓语,应该加入“有”,其次因为前面讲到戴羽四十二年后重回故乡,心生感慨,所以这里是一处细致描写,又要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地方。前面“河水倒映着夕阳,静谧地流淌着”是一句缓慢的描写,非常温暖,符合戴羽心中的感叹。而“河岸三两垂钓者”用了颇有古风的文言表达,所以节奏上就快了起来,对前面的抒情有所破坏,在表达上面应该注意保持与前面同样的节奏。

“焦头烂额”一词用得特别好,本来是形容忙不过来,心烦意乱到有些负面情绪的样子。这里用在了形容花多味香,蜂虫非常着急兴奋地忙碌的状态,非常传神,让人忍俊不禁。

“一阵风来,所有属于春天的美好事物,一头扎进春风里。当然,还有戴羽的眼泪”,这一句的描写其实很美,在写了美丽的事物之后写到了作者激动的眼泪,非常有衬托的作用。只是这句在表达上有一点问题,“所有属于春天的美好事物,一头扎进春风里”表达上不太准确,春天里产生的美好事物很多,但是与春风可以相关联的只是局部的某些,比如花香和鸟叫等。所以需要做些适当的修改。

“小心翼翼地捧了一抔黄土,凑近。这是故土的香味,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啊”中,“凑近”之后因为描写到味道,所以需要加上描写闻的动作,此时因为他又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所以必是饱含深情,可以用“深深地呼吸”。“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啊”一句,形容的力度是可以的,可是与前面的动作描写稍微有些脱节,可以补充为“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啊”。

“从华发到白发”中表达出现矛盾,华发是黑发加白文的意思,从华发到白发的距离并不遥远。而这里是指作者四十二年前后的改变,所以不恰当。应该用“从黑发到白发”或“黑发到华发。”参考后文的表达,后者比较恰当。

“就参与到那场震惊中外的战争中,从中原长途跋涉到了云南边境。对越自卫反击战,戴羽和战友们一样,不斩敌军誓不还”中的“不斩敌军誓不还”前加“立志”可能更加通顺些,因后者是心愿的表达。

“歼杀敌军”,因为战争尚未结束,在全面加上“不断”比较好。

“戴羽是位出色的侦察兵。作战几十次,无论大小,无一失手”中,“无一失手”这词用得不太恰当,侦察后人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将获得的情报告知指挥官来制定作战计划,所以“无一失手”形容的是整个部队在配合作战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不能形容在某一个侦察兵身上,所以这里需要做些修改。

“戴羽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深入敌后,获取情报,传递消息。陷入敌军圈套,情报有误……”中,前面讲得都是正面比较顺利的事,“陷入敌军”是在战争中没有想到的意外情况,所以前面应该加上表示转折的连词,比如“不料”。

“她们与中国人有一些贸易往来,懂一些国语”,因为“她们”是越南人,从她们的角度来叙述这件事,所以这里写“中国话”比较恰当。

“小孩儿天真无邪的眼睛像会笑一样,戴羽跟着他去了”,前面的意思已经完整,所以这里应该用句号。

“那姑娘走过来,抱住他,眼泪决堤”,主人公住在姑娘家里疗伤。此时突然说到姑娘抱着他哭,情节进展太快缺乏铺垫。前面应该再加一些事情,使姑娘内心的情感慢慢地得以进展。

“他的战友死的死,剩下的四散分离,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人世”,中的“死的死,散下的四散”放在一起不是很恰当,“死的死”的表达是非常的特别,算是约定俗成的固定句式,它无法单独使用,前面是“X的X”时,后面一定也是紧跟“X的X”才比较协调,改成“死的死,散的散”就可以了。

“夕阳落,暮色起,长长的街上倒映着一长一短两个影子”这一句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夕阳落后,暮色渐起,人不会影子了,因为有直射的光源时才能产生影子。夕阳尚在天边的时候,可能写影子。另一个问题出在“倒映”,有水的地方才有倒映,比如过桥的时候,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可以看到倒映,普通的路上用起来则不恰当。

“满是皱纹的眼睛湿润了”一句表现不太恰当。作者是想表达岁月改变的年轻的容颜,二人离开时青儿还是花儿一朵,现在已经满脸皱纹了。但是这样的表达会让人费解。可以改为“藏在满脸皱纹里的眼睛湿润了”。或者可以把满脸皱纹的沧桑描写放到两个人一见面时,戴羽所看到的人物描写里,也可以表达同样的感叹。

这里老人说到当年的班长“听说你误被当作逃兵”,有一个问题存在,当年在战争中死的死,散的散。戴羽受伤后在越南养伤,没有跟家人联系过,他的班长是如何知道他尚在人世,又如何确定他不是逃兵的?此处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前面其实可以插一个细节:当戴羽在战地医院养伤时,班长也在,并肩作战的勇士开始一起养伤。后来在突如其来的空袭中分散了,活下来的人中只有班长知道他不是逃兵。尽量把理由叙述的充分些,这样就可以前后呼应了。

结尾是作者四十二年后又回到了故乡,这本身是好的一面。萧条的一面是他的父母都已去世,越南的老婆也已去世,他回来孑然一身,可谓晚景依旧凄凉。在结尾的安排上,如果设计成以前的恋人青儿的爱人也因故去世,也许并不用多费笔墨的描写,略点一下,然后戛然而止,也会给人产生美好的期望:或许他们两位老人可以再续前缘,相依相伴,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这样对这位勇士而言,也算是一个比较温暖的结局了。这是对结尾的一个建议。

看过全文之后来看一下文章的题目——又是一年三月三,此处的“又是”其实里面包括又过一个周期之意,“又是周六”就是又过一周,到了周六。“又是春天”就是又过了周而复始的一年,到了春季。“又是一年三月三”也是此理。这个标题适合于每年重复做同样一件事的场合。比如:去年三月的春天我们曾经放过风筝,又到了今年的三月,因为这个特殊的时间,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去年放风筝的情形。而在此文中,戴羽是过了四十二年才回到故乡,用了一个带着一年周期性的词来表达主题,力度上可能还是有一点欠缺。虽然作者在结尾也用了一个他的离开和归来都在放风筝作为呼应。可以再看看有没有更加恰当的。

最后来谈一上文章的一个表达手法。作者用了一个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来表达。镜头在年老的回到故乡的戴羽与年轻的在越南时的戴羽之间来回切换。这样的表达有一个问题:一般这样的蒙太奇手法只用于同一空间的不同人物,而作者是用在同一人物的不同时间,所以阅读起来感觉不是很好。

如果只切换一次可以,电影和文学里可以都称之为插叙,用来补充一下当时的情况。如果是一个短暂的镜头交待细节,则可以称之为闪回镜头。

作者在这样并不太长的文章里用了两次,其实就有些别扭。其实这部分完全可以在对话中交待。或者用“当青儿问起以前的经历时,戴羽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一句引起对过去的补叙中。

除此之外,年老残废失去左腿的戴羽回到阔别半生的家乡,行动是异常不便的,心情是激动万分的,可以多一些细腻的描写。

大概就是这些内容。当然仅仅是个人对作者文章的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的角度。

仅供参考。

【九洲芳文三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