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生活】夏至将至

2019-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意象国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礼记》上说,夏至之后,“半夏生,木童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木童则如《诗经》上云“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华即为木童,朝开夕落,为喜阳之物。

夏至阳气最旺,须注意养生。嵇康在《养生论》中谈到对夏季炎热的保养:“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的精神调养。

夏季炎热,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炎炎夏日,人们同样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有的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

| 汉代

“夏至”与成语“杯弓蛇影”的渊源。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至此“杯弓蛇影”都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 唐代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 宋代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 当代

当代诗人徐书信“在暑雨 ”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夏至是时节往复其中一个节点。一年四季,轮回交替。闲暇时分,与友人相约在阴凉小道、田间树下、甚至家中,浅饮苏轼《夏至》“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蓑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舒适恬静。这也是一种生活。

来源于公众号意象国,作者:良辰。
文章内容版权归意象国所有,如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转载,请在取得我们的授权后再合法转载,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意象国客服体验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