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深圳和香港联姻的“婚房”
A和B是两所顶级名校,最近都想从现有学生中选拔一批尖子生搞一个新的尖子班,但无奈两个学校的招生都已满员,根本没有空教室来容纳一个全新的班。如果硬要在原来所有班级中腾出一个教室来,必然要重新编排各个班级,从而引起很多老师和学生的不满。怎么办?两个学校一筹莫展。
突然,A学校灵机一动,他们把紧挨着教学楼的一个臭水池给填平了,在上面盖了一间全新的教室。然后A学校跟B学校说,你也别独自办尖子班了,咱们把各自的尖子生都挑出来,合伙搞一个“超级实验班”,进入这个班的学生还可以减免学费哦!怎么样?B学校欣然同意。
A和B就是深圳和香港,而前海就是那个填平了臭水池后“无中生有”的教室。
深港两座城市的用地都极其紧张,城市更新又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历史遗留问题,进展都非常缓慢。土地不足极大地制约了这两所城市的发展,而面积达18平方公里的前海,大部分由填海造陆而来,像张白纸一样任由别人描画。它是几十年来深圳最大面积的一块综合开发土地,其稀缺性不言而喻。
但深圳没有打算吃独食,它展开怀抱,真心实意地邀请香港来一起建设前海。近十年来,香港经济增速有所迟缓,不仅被新加坡赶超,还面临深圳的快速崛起。破解当前困局,走出颓势,对香港而言迫在眉睫。
加强和大陆的深度合作,进一步融入大陆经济生态圈,而不仅仅是成为大陆人逛街购物买奶粉的街市,应该是香港理想出路。香港有非常发达的金融产业、高度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廉洁高效的行政机构,这些都它对于大陆的明显优势,但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需要好好探索。
香港是特别行政区,境内有香港基本法作支撑,这既保留了它的独特性,也使得它和大陆地区存在一定隔阂,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受到阻碍。
改革开放前二十年,香港人凭借明显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非常轻松地进入内地投资设厂,赚得盆满钵满,深圳的起步很大程度上就是吸纳了大量的港资。但时至今日,单纯的投资对大陆已经没有很大吸引力,反而大陆有很多企业跑去香港圈地盖楼。
香港此前高度繁荣的转口贸易也日薄西山,曾经作为大陆对接世界的主要接口的它随着大陆的开放性越来越大,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战略意义。如何转变方向,和大陆形成全新的合作关系,是香港必须面对的难题。
突然,前海蛇口自贸区横空出世,然后又赶上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兴起,前海的地位被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前海对于香港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里,广州、深圳和香港这三座城市的经济体量和发达程度都遥遥领先,它们当中必有一个成为湾区的真正的核心。香港是特别行政区,和各个城市存在制度上和法律上的隔阂,所以它没有机会成为核心,剩下的就是广州和深圳作为候选者。
广州有明显的优势,它是广东省的省会,天然的地区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它有充足的土地储备,光南沙自贸区就接近800平方公里。它和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等次一级的城市唇齿相依,和香港、深圳、澳门隔海相望,在地理上也处于中心位置。所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争夺战中处于领跑位置。
但深圳也不是吃素的,它的经济体量和广州相差无几,但人均GDP比广州高得多,它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光世界500强企业就有六家。不过,深圳真正的杀手锏是:离香港近。
三国时代,孙刘两家谁都没有力量独自挑战老曹家,但他们联手就赢了赤壁之战。为了促成联盟,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而深圳为了和香港形成超强的联盟关系,干脆向香港“求婚”,给出的“定情信物”就是“前海”这套房子。
深圳对香港说:嫁给我吧,房产证上加上你的名字。于是,截止到2017年4月,前海对香港企业出让土地面积达到33.5万平方米,占总出让土地面积72.02%,这里面相当一部分土地是“底价出让”。当然,这里面包含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包括企业的资质、规模,土地的用途等等都有明确规定,坚决禁止企业搞“拿地-开发-卖方”的房地产模式。既然是婚房,你就要嫁过来跟我一起过日子,生娃养娃,而不是图过两年把房卖了分钱。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只是一个小屌丝,它蹲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接过香港所抛弃的产业,而现在,深圳早已今非昔比,它如此慷慨地拿出前海来和香港分享,目标直指香港最优质的资产:金融业、现代高端服务业和相关的优秀人才。深圳再一次热情地拥抱香港,为的加深双方的战略联盟关系,从而一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无可争议的核心。
深圳+香港,4万亿的经济体量,广州颤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