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闹市的九十九间半(十三)
说起"津逮"二字,其本意是由渡口坐船到达目的地,后用来比喻为学的门径。
据说甘宅的“津逮楼”是模仿宁波“天一阁”而建。天一阁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中“天一生水”,而津逮楼语出《水经注·河水》:“河水有层山,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上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于是甘家便以此为藏书楼命名。
风之舞手机拍这座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的津逮楼,与朱氏秦淮水榭齐名。第一代主人甘国栋,“积书至十余万卷”。其子甘福“性喜书画,工赏鉴,于典籍尤癖嗜,凡市肆陈弃,旁及穷乡僻壤,蟫蚀鼠啮之余,靡不珍重购归,躬为补缀。复节衣食,买舟游吴越间,觅善本,盖辛勤逾三十年,楼之藏经史子集积十万卷有奇,可谓笃矣。”
而甘福的两个儿子甘煦、甘熙也是喜书和饱学之士。甘氏藏书,自甘国栋始,主要是其长子甘福所为。经甘国栋、甘福、甘熙祖孙三代的搜购,共藏各类古籍善本达十余万卷。还将藏书一一整理,并辑成《甘氏津逮楼藏书目录》十六卷。
风之舞手机拍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津逮楼连同后花园一起遭毁,甘氏藏书“悉成灰烬”,甘煦兄弟在此前后也相继去世。其堂弟甘元焕(1841—1897)收拾残余,藏于聚贤楼后之望月楼,继而续收旧籍数万卷,移于复庐。
复庐为甘元焕号,意在恢复津逮楼旧观,但终未成功。清末民初,甘氏藏书似乏继人,但藏书还在,由于秘而不宣,几乎为世人淡忘。
风之舞手机拍1951年,甘氏旧宅拟卖予某军事学院,甘氏后裔甘汶请姻亲卢前帮助处理宅中旧书。但卢正在病中,便委托书商议价,最终以每斤二角价悉数买走。
这年夏,现代藏书家赵世暹在南京一书肆上购得一部《金石录》,疑为宋刻,送到上海,请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鉴定并为题记。书上有“金陵甘福梦六氏藏”、“津逮楼”等藏印,张元济欣喜若狂,还邀请冒鹤亭等友人来寓所共赏奇宝。
赵明诚的《金石录》是金石研究的重要著作,原书30卷,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传世仅几种抄本(《四部丛刊》收的是吕无党抄本),宋刻已失传。
一百年来南京屡遭兵火,甘氏藏书早已沉寂多年,这部宋本《金石录》竟奇迹般地得以历劫幸存,实在不可思议。此书的出现,曾轰动藏书界和文物界。赵世暹也将此国宝无私捐献给国家,今藏于国家图书馆。
作为甘熙故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津逮楼只存在了21年。2007年在修复故居时,“津逮楼”得以重建。重建的“津逮楼”,再现了当年的风貌,只是那十万之巨搜集来的古籍却所存甚少,现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大多是当时散落在各房间供家人平时翻阅的,真令人扼腕叹息。
(待续)
风之舞手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