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 逼自己一把

2023-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苔花如米筱

  2013年我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我是以一名英语老师的身份进入了岗位。 

但我跟语文有很缘份,学校并没有安排我教英语,而是安排我接手一位即将临盆的语文老师的工作,并兼任班主任。

  我当时虽然对学校的安排有点儿惊讶,但内心却是欣喜的,因为我从小就对语文学科情有独钟,尤其是对古典文学。

上初中时身边的同学们都在忙着读言情小说,而我却对唐诗宋词和《红楼梦》爱不释手。那时候最喜欢的是李煜、李清照之类的婉约派的诗词,觉得那些缠绵悱恻的忧愁很浪漫,我想是有着“少年不知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在里面。

而如今到了而立之年,受过一些生活的磨砺之后方才体味出苏轼、辛弃疾这些豪放派的诗词是何等的豪迈壮阔,给人昂扬振奋的豪情,伴我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

这一点要感谢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她发现了我朗读的特长,并不断激励我,让我这个原本很不起眼的学生也找到了自己的自信。

在朗读中我投入自己的感情,自然对文本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那时候我总觉得语文老师上的课不够味儿,好像总是差了点儿意思,并没有引起我的共鸣。

尤其是高中时期学习《红楼梦》节选,那时的我不但通读了《红楼梦》,也涉猎了许多红学家的解读著作,所以我特别期待老师上这节课。

可是让我失望的是老师只是对《红楼梦》这本书的文学地位简单地做了一些介绍,便匆匆结束了课程。

我不怪老师上课的蜻蜓点水,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总是在匆匆赶路,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想语文应该是最浪漫的一门学科吧。

那时候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叫做“语文”的种子。 

很惭愧,我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家人考虑到我的英语成绩最好,最后选择了英语专业的一所学校。

那时的我以为自己与语文这门学科要永远的说再见了,可是没想到就像命中注定一般,我和语文又一次相遇。

我想这肯定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虽然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但是想和做之间却有着巨大的鸿沟。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我也慢慢地看清了自己,原来我与想象中的自己相差甚远,我始终是高看了自己。

2021年,是我最痛苦的一年,我深感自己在职业发展中难以突破,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当处在人生低谷时千万不能对自己放弃,因为此时只要前进了,不管哪个方向都是上坡路。 

就在这一年,我找到了另一个出路。当时河南杏坛网研社的焦兵书校长要在暑期招募一个线上成长共同体,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这次机会。

在这个共同体里,我找到了跟自己尺码相同的人,我也第一次知道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跟着大家共读经典,尝试着写作。

说实话,我本身的文字功底很差,高中毕业后就很少写文章,刚开始的写作很艰难,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几个钟头却连一个满意的开头都写不出来。

但是焦校长和群里的小伙伴们一起鼓励着我,先写下去,不要管文字的质量如何,因此纵使文字如何稚嫩拙劣,我也总算迈开了自己专业写作的第一步。 

在这个共读共写群里我跟着小伙伴们每天坚持读书打卡,每周一篇千字文,一坚持就是两年。

这两年里我细细碎碎的记录了自己的读书笔记、班级日志、教育叙事、课堂反思,不知不觉中竟然也积累了将近五十万字。

虽然这五十万字现在看来只能算是流水账,但这却是我三十多年来所能坚持的最酷的事,因为我太能体会“坚持”二字的分量。 

不断的专业阅读推动着我的专业发展,我开始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创建班级文化,打造班级品牌意识,开展活动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继续保留并精进,与自己“水土不服”的管理方式就果断舍弃,不在上面耗费精力和时间。

慢慢的我的班级管理能力越来越驾轻就熟,领导和同事们也渐渐向我投来认可的目光,而我也在努力埋头做事中与自己握手言和,不再焦虑。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坚持阅读和写作的结果,短短的两年我就尝到了专业阅读写作的红利,而我很贪心,还想体验更大的成功。

今年夏天我不再满足于隔着电脑屏幕的交流,我要走出去,与那些志同道合尺码相同的人来一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共同奔赴一场成长的山海。

于是一个暑假我参加了三个专业成长培训,其中有两个是自费的。

  当你不满足于自己的人生状态的时候,一定要尝试着出走一次,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冲破心里无形的阻碍,才能看到你认知以外的五彩斑斓。 

于是我走到了人群中去,到了那里我看到了什么叫专业成长的觉醒与热情,置身其中,就像被海浪推着身不由己地往前冲。

我真后悔自己醒悟得太晚,假如能在更早的人生节点上遇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人,我的人生轨迹会不会比现在更辽阔一点?

但是凡事没有假如,我更庆幸自己在当下做了最正确的选择,让我不至于在下个人生节点上望洋兴叹。

经过一暑假的充电,我觉得自己能量满满,颇有大干一场的气势。

在暑假结束之前我看到了弯弯老师招募写作营的消息,我立马联系弯弯老师报名,可惜的是名额已满,但弯弯老师承诺下一期给我优先保留名额。

正在我遗憾后悔之际,我看到朋友圈的何蕊老师也在招募写作营,于是我立马报了名,生怕这个机会再次溜走。 

可是刚刚在写作营里尝试发出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就被现实打击到了:我的文字太过随意,流水账式的碎碎念让文章读起来如小儿过家家般幼稚可笑。

看着群里的小伙伴们的文章被点评可以尝试投稿,我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

为了让自己也能有一篇被表扬的文章,我开始绞尽脑汁地为自己的文章找切入点,做结构化调整,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很多时候要花费数个小时。

但是得到的评价还是让我很灰心。当时让我一度进行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入不了写作这一行。

后来我调整了心态,结构化的文章既然不会写,我还继续做我自己,继续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不为点赞和发表,只为取悦自己。 

于是我还从自己擅长的给学生写信的方式出发,没想到这篇率性而为的文字却被何蕊老师表扬了,说我真正地把自己投入进去了。

那一刻有了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之喜。自此,我不再纠结,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我不再追求发表,只为记录自己与学生的感动瞬间和心情。

就这样我又找回了自己写作的初心。很快21天的写作营结束了,而我也写下了15篇文字,虽然这个数量并不算多,但是整体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水平比之前的碎碎念的流水账要提升很多,文章也较之前更耐读了一些。

接下来弯弯老师的第六期写作营招募又开始了,她果然很仗义地给我保留了名额,我又无缝衔接了这个写作营。

经过上个写作营的历练,我也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写作要有读者意识,不能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化“心随笔动”为“笔随心动”。只有这样我的文章才更有条理。

当然开学之后我在班级管理上下了大功夫,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因为有的做所以有的写,因为做得好,所以写得好。

我把在班级管理中做的事情、发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及我的反思和感悟记录下来,想不到原本需要数个小时才能成就的一篇文章现在竟然一气呵成,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一千五百字以上。

其实我心里知道,这是第一个写作营的后劲上起作用了。

在那里我知道了写作要有读者意识,吴帅老师传授我们写教育文章要如何选择好的切入点,普利辉老师教我们读书、读人、读事件都是阅读的新思路,何蕊老师教导我们写教育文章怎样把普通事件回归到教育规律上去。

可惜我的悟性还是不太够,但我的文章在他们的指导下也有了些许的精进。

无缝衔接到弯弯老师这里,她给了我继续写作的热情和希望。

第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我就像期待老师批改作文的学生一样,期待着弯弯老师的评价,一天无数次点开写作群看看有没有点评的通知。

终于我看到了弯弯老师的评价“完整的教育叙事,可以投德育报试试”,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刹那,我就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发表不发表已经不重要了,这种被认可的满足感已经足以疗愈我,让我有勇气继续记录自己的文字。

  接下来我更用心地对待每一篇文章,每次下笔前都会在心中打好腹稿,列好提纲,寻找更好的切入点,让自己尽量做到“写一反三”。

这次的写作经历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刻意的练习也让我看到了弯弯老师更多的鼓励和认可,每一次的认可都是给我的自信加了一分,那一刻我觉得每天搜肠刮肚地构思一切都值了。

我不免感叹,自己怎么像是期待被老师表扬的小学生一样幼稚可笑。 

让我意外的是弯弯老师竟然把我评为优秀学员,还给我寄书过来,这种被认可的美好真的很疗愈。

从弯弯老师这里获得的勇气和力量是推动我继续坚持写作的热情。也让我明白:每一次的学习都不会白费,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有回应。

所以一定要走出去,持续不断的学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潜力。 

从弯弯老师的写作营毕业之后我又无缝衔接地报了张祖庆老师的谷里写作营和张文质老师的“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成长共同体。

我要尽情的压榨自己,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为了更好的成长,我豁出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