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让思想在太空政变---浅谈人文素养

2017-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撸猫居士

-----来自21世纪初时代青年的忧虑

这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人文素养比数理能力更基础。

阴翳与偏见

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一个重视人文教育的国家如何走向富强,我们有过,不能遮起眼睛装作看不见。可问题恰恰就是出在这里,看到欧洲一次次工业革命,便想从生产关系上改变现状,受到列强的船坚炮利后,人们便开始一味追求“实业救国”,理科的大门被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和平的现代,中国的体制教育便体现出其立足点的短浅。

由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性,中国始终不能成为科技强国,一场以理科教育为基础的社会变革拉开序幕,这样的思潮在每一个独立的个人,独立的家庭中蔓延开来。把理科奉为正宗,研究人文科学就必须要坐冷板凳的偏见,对文人的压迫对于一些有识之士实在不公。这其实上也反映了人文素养的缺失的可怕,举国上下同手同脚的做一件事--缺哪补哪。

我家的房梁有块木头朽了,那就换吧,结果把自己摔了个半死。最近猪圈里的猪不听话了,那就宰一头做”杀鸡儆猴”之用吧,最后结果误宰了猪的领袖,群起而杀主人。这样的发展模式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牺牲全局利益来征服一块土壤,我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悲剧。因为压迫甚至是放弃文科的学习,造成当代作家的思想维度十分狭窄,从此也再不会出现梁任公林徽因那样的奇才,而会看到耄耋之年的学者还企图站出来为文科呐喊,实在是社会的悲哀。

而国人目光的短浅,却恰恰在于人文素养的缺失。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值得诟病的东西,我经常就喜欢谈论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忧虑,对于体制教育的不满,可那些人非但不领情,反倒说我是反社会,好一点的说我这样是以卵击石。鲁迅算得上是他那个时代这方面的大家,有谁敢于站出来指责他政治立场错误,或从道德上进行指责?这样亵渎他人思想,不站在社会角度看问题,没有批判意识的精神匮乏者,“吾未见其明也”。在我看来,人文素养便是精神最凝练的表现形式。精神的开化,独立与自由是不需要荣誉来标榜的,更不需要将其置于高不可攀的地方远观。足够宏大的格局,严谨的思维方式,待人处事的风格,对阻止时代发展的批判的勇气……这些都是存在于人身体里,流动在社会中的东西。所以,我们要高举人文素养复兴的大旗,为精神家园修筑围墙。

而站在足够传统的角度看,的确,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自始至终都具有“实用”的倾向,你要是没有用,那我毫不留情的丢掉,所以朋友有用吗?婚姻有用吗?不过都是在你感情需要时给你安慰的东西,你会因为没有给你带来功利的价值而弃之吗?体制教育,不过是在培养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补课,考高分,考了高分拿文凭,找好工作,成就世俗意义上的一生.。碌碌而有所得(微茫)的人生,透支的是求知欲,枯竭的是人的生命,世界再无人观照内心深处,也就缺失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恻怛,将生命量化。丢失了那么多却还在说自己很成功。这样的体制教育不是农场而是工厂,批量运入批量输出,长成一个模样,高智商,却不能称其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它只交过我们做题的技巧,却没教给我们做题与生活的关联.而反观理科教育,它固然能提供给我们对自然的认知和探究能力,对于科技的发展大有裨益。但一味的重视理科教育,轻视文科,便会以大量刷题为依托的教育模式便泛滥至研究领域,工作,生活,教育因之不能称为教育,而应该称作“培训”,找不到个合理的名词来解释教育,成了四不像!文科学习因其磨砺人的性情,重视人的发展规律,也就不得不重视了。并不是告诉大家理科学习不重要,而是文科也应该被重视。

而我所谓的拥有优秀人文素养的人最核心的应当还是坚持中道的生活。把自己目光由己身推至外界,都持最客观最理性的态度。不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将你打败后盲目的抱怨,也不因被极微小的事物感动便对凡事都赴汤蹈火。同时对自己的命运抱有质疑态度,赫尔曼在父亲破产后成为捕鲸水手,以维持生活,可他的真心是想要写作,于是他默默在痛苦中开始创作。他在写作中尝到快乐,却又被现实所打败,可他却一直坚持写作到去世那天。他在巨大的惊喜来临时提防危险,拼命补救,又在莫大的悲痛到来时不忘追求,可谓是精神明亮的人。而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本身就是在培养如何有价值真实的坚持中道的生活,精神力量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也就意味着社会的偏见走向下坡路,时代就会以一种否定的方式肯定的走向未来。

时代需要精神力量的崛起

只要有一人对文科的偏见有所磨损,对人文素养,精神方面又所观照,那我就算成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