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用讲故事打造学习愿景
在孩子的学习上,有些时候经过努力,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孩子对于是否继续努力和坚持存在疑惑。
那这时,我们要如何和孩子讲,才能使他们相信“努力必有收获”的道理呢?
我们先对孩子当下的情绪进行共情,然后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进行感受。
像关于努力后,学习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可以给孩子讲竹子生长的故事。
有一种竹子,种下去四年都看不到什么变化,但是等到第五年,一场雨过后,就会看到周围冒出很多竹笋,之后这种竹子会飞速地成长,一天一个样,每天晚上安静时,都能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半年后就能长成一大片竹林。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这种竹子不是没生长,而是一直在扎根,它不断地向下扎根,向四周扎根,将根脉延伸到几米远。
这个稳固、庞大的根系不但能够让竹子在后面的成长中吸收足够养分,而且能让它不怕风吹雨打,屹立不倒。
延伸到孩子学习上,引导孩子思考经过努力后,他身上有什么变化是别人看不到的?
当孩子梳理完会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已做了和改变了很多,而这个过程就是在扎根。
以语言为基础的逻辑思维能够让人更好地学习知识,但是以故事、经验为基础的形象思维才能够更好地触动人的情感,打造愿景,帮助人前行。
怎样保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讲的故事有用呢?我们需要先问清楚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讲什么样的故事?
讲我们自己相信的故事。必须是我们自己相信的,只有这样,讲故事时的语言、语调、停顿,讲故事的神态、动作,甚至眼睛中放出的光芒,才会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力量,孩子才会真的信。
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讲?
一定要到孩子遇到问题时一本正经地讲给他听吗?不是的,要在生活中很自然地讲给他听。
第三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心境来讲,要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讲这个故事只是为了让孩子听了以后立刻开始学习吗?不是。
这个故事应该是一个寓意更加深长的故事,应该是有生命启发的故事,所以不是听完后立刻让他去行动,而是要在他心里埋下种子,在心里发力的。
想到和安安一起听的常爸名人故事,一次安安搭完积木后,说了一句话“完美不是一个细节,而注重细节可以成就完美。”
这是听故事“米开朗琪罗”中学到的,孩子印象深刻,运用到他自己的所学中。
讲的故事,主人公有力量、有智慧,孩子才能学到智慧。
讲故事的时候,不要讲谁做得怎么不好,怎么失败的,而要讲那个有力量的主角是怎么成功的,为孩子在心里打造一个通向成功道路的愿景,孩子才会更有动力。
用隐喻法讲故事,会更容易通往孩子的内心,更能够去打造学习愿景。
要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把故事讲给孩子听,要讲那些我们自己相信的故事,能打动自己的故事才会打动孩子,才会更容易根植到孩子的内心。
不要讲威胁性的故事,要讲智慧的故事,让孩子内心充满力量。
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