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门槛|2023-04-30
礼拜天早上,跟D一起学习Algebra II的时候,没忍住发了一通火。
究其内因,自然是我压力大,没处理好情绪。教学的过程,教者主导。一旦形势失控,责任主要在上位者。
压力点是明天下午就要分班考试。我和D都知道他的知识点有盲区。
我生气的点在于,每每跟他一起学习新知识,遇到难点,他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抱怨。
一开始是“先学知识,再练习题”的方式不适合他。他只需要知道定理A,B,C,然后套到后面的问题里就可以了。为什么这些定理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他还是没学到。
之后改成“问题先行,遇到不会的问题,再去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主导权主要在学生这里,需要学生不断地提问,教者才能提供相应的知识。D不提问,我除了催他做题,几乎没有办法推进进度。但是提问是学懂之前的曙光,至少要知道自己哪里不懂才会提问。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怎么问?
最后改成他自己发现知识的盲区,然后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下,他开始抱怨资料没有介绍前因后果,几乎不知所云。知识自成体系,不知其貌之前,当然会有盲人摸象的情况。
几次三番下来,我情绪爆发了。
“Unless I am training you to be a lawyer,I am not on the right path.”
小子忒能狡辩。可惜我不是他爹,论狡辩,他的这套基因是从我这里来的。
“这些知识的确看似无用,离你的生活很远;但如果你不先下功夫把这门槛过了,你永远无法通过这些知识来理解世界。
我跟你没有对话的基础,怎么可能先让你明白这些知识的用处?
就好像我不懂乐理知识,你永远也没法让我欣赏经典音乐的美。”
在知识唾手可及的年代,学习的途径并不是门槛。真正的门槛在于,在短视频、网文、游戏不断用简单的获得来刺激用户的满足感,消耗时间的诱惑里,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坐下来挑战困难的知识,直到能够越过这层屏障,看到别样的美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33800/e03e222b2b6705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