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

2023-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军花日耕

读史可以知兴替,读人可以明得失。历史能带给我们智慧和启迪。

梁启超曾说:“中国古代,史外无学,举凡人类智识之记录,无不丛纳之于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疑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相信,品读《万历十五年》中这些能臣名将的跌宕人生、传奇经历;品味发生在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大事小情,可以为我们沉淀下一些来自于浩瀚历史的智慧,并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每一本书都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旅程。

在中国历史上,公元1587年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年份,但这一年里发生的几件小事,却会在不久的将来掀起巨大的波澜,并为大明王朝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这一年,二十四岁的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彻底掌握了朝政。虽然他九岁那年就坐上了龙椅,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一直活在首辅张居正的阴影之下。好在,那个强势的首辅已经死了。现在,大权独揽的朱翊钧端坐在龙椅上,意气风发地俯瞰着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张居正的傀儡,而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

这一年,新任首辅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也都怀着各自的心事,用着各自的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时,大明王朝还沉醉在国泰民安、万邦来朝的美梦之中,殊不知,就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正酝酿着一股足以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正如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年份里,大明王朝的命运就此改写!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有人说,这本书不仅开创了叙述历史的新思路,更为之后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古老国家,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历史著作,比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那么,与过去的史书相比,这本《万历十五年》究竟有哪些创新之处呢?

这就要从史书的写作形式说起了,中国古代的史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叫作“编年体”,这种史书有点像我们的日记,就是以时间为轴,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把一个王朝兴衰更替的过程记载下来。我们看《三国演义》里面,关羽经常挑灯夜读,他最爱读的《春秋》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到一段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重视事件而忽视人物,如果只看编年体史书,我们很难把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与编年体史书相对应的另一种史书,就是“纪传体”史书,它是以人物为核心,围绕着历史人物罗列史料。被誉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善于刻画人物,能让我们看到历史人物的精彩生平,然而,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就不得不把具体的历史事件,分拆成时间碎片,组装到不同的人物传记里。我们很难拼凑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

而黄仁宇先生提出的“大历史观”,是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系统,从全局的角度去观察一个民族的起落浮沉,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这种写作方式巧妙地把编年体和纪传体融合到了一起,既保留了二者的优点,又回避了它们的缺点,能让我们透过时间的迷雾,看到历史的真相。就像黄仁宇先生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一切的历史事实都应该回放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考察和判断,这样我们才能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比如,气象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作“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来自亚马逊雨林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了一场龙卷风。那么,这一看似超越常识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回到当时具体的事件场景当中,从全局的角度,才能发现其中的不可思议之处。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这只蝴蝶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这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也都会让之后的历史发生一丝微不可察的变化,当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质变,让历史的车轮偏离原有的轨道。

这就是“大历史观”要告诉我们的历史真相:当雪崩来临之际,没有一片雪花是无用的。

黄仁宇先生在“大历史观”的基础上写出了这本《万历十五年》,他想透过这段看似不起眼的历史,挖掘出导致大明王朝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的根源。从这本书里,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九五之尊的万历皇帝,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首辅张居正、申时行,以及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百战百胜的名将戚继光,都在历史的缝隙中挣扎着、煎熬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